赵侯保民惠政纪实诗 纪杜绝草窃九
盗猪何足挠官刑,却恐因兹草寇萌。
押向市心搥去手,金场窑卒敢纵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偷猪行为本不足挂齿,但这可能会引发更大的问题。把这些贼寇带到市中心,亲手把他们送进监狱,在金场窑里他们才会懂得收敛。
去完善
释义
1. "盗猪":指偷猪的人,这里指小偷小摸的行为。
2. "挠官刑":指逃避官员的刑罚。
3. "却恐":担忧、害怕。
4. "因兹":因为这个原因。
5. "草寇":指农民起义军,这里表示民间的反抗力量。
6. "押向市心":将罪犯押到市中心。
7. "搥去手":用槌子打着手,表示严刑拷打。
8. "金场窑卒":黄金场上的烧砖工人,这里指社会的底层人民。
9. "敢纵横":敢于为非作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赵侯以仁政治理百姓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政治清明的向往和期待。“盗猪何足挠官刑”这一句是讽刺那些小贼,偷窃事小,却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问题。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害怕因为这样的小事情而引发了更大的问题,那就是“草寇萌”。这暗示着如果政府对此类小事不加以重视和处理,很可能会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诗的后两句则描述了赵侯果断的处理方式,“押向市心搥去手,金场窑卒敢纵横”。这是说赵侯亲自审问并处理了这个小偷,使他不能再胡作非为,同时这也是对其他人的警示,告诉他们不要违法乱纪。总的来说,这首诗赞美了赵侯的果断和仁政,表达了诗人对公平、公正的法治社会的渴望和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赵侯保民惠政纪实诗 纪杜绝草窃九》是南宋著名诗人邵君美的一首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59年,即南宋理宗宝祐七年。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正面临着严重的内外压力:北方的金国逐渐衰落,新兴的蒙古帝国不断南侵。南宋政权内部,政治腐败、宦官当道等问题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赵侯保民惠政的赞美,表达出对仁政和民生关怀的期盼。
在诗人邵君美的人生际遇中,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及第。尽管如此,他仍然坚守文人风骨,关心民间疾苦。在这段时间里,他在地方官府担任文书工作,亲身经历了赵侯治理下的社会现实,并对赵侯的惠政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因此,他以诗篇的形式记录下赵侯的政绩,以此抒发自己对国家治道的忧虑和对民生福祉的关注。
在这一时期,南宋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由于战乱和政治腐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困苦。然而,赵侯作为一位有良知的官员,他积极采取措施改善民生,打击盗贼,保护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些举措得到了诗人邵君美的赞许,他以此为契机,通过诗歌表达对贤能政治的向往以及对民生改善的期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