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石桥

标题包含
石桥
法身遍满三千界,影现天台水石间。 我欲直从心地见,来看磊磈听淙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法身遍布整个宇宙世界,在天台山水之间留下身影。我想要直接从心灵深处去欣赏这一切,去看看那些美丽的石头,聆听潺潺的水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石桥:这里指的是浙江天台山上的石桥。 2. 法身:佛教术语,指佛的清净无染的法体。 3. 三千界:佛教语,指整个宇宙。 4. 磊磈:山石众多貌。 5. 淙潺:水流声。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石桥”为题,实则抒发了自身对人生哲理的体悟和思考。首句“法身遍满三千界”中的“法身”指的是佛的法身,即佛法无边的境界。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佛法广大无边、无所不在的意思。次句“影现天台水石间”则是将这个理念具体化,通过描绘天台山水之间的景象来展现出佛法的影响力。 紧接着在“我欲直从心地见,来看磊磈听淙潺”两句中,诗人则转向了自己的心灵追求。他希望通过心灵的自省与领悟,去看待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如同聆听溪流潺潺的水声一般去体验生活的真谛。这里的“磊磈”代指阻碍,而“淙潺”则象征着生活的声音。整体而言,诗人在《石桥》一诗中表达了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哲理观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石桥》是南宋诗人赵汝愚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 在赵汝愚所处的时代,南宋朝廷内部党派纷争严重,政治斗争激烈。赵汝愚作为朝廷大臣,一度受到皇帝的信任和支持,担任宰相一职。然而,由于他的政治观点和改革措施引起了其他派别的反对和抵制,最终导致他在政治上遭受挫折,被贬谪出京。 在这段人生际遇中,赵汝愚对现实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反思。他意识到朝廷内部的腐败和争斗对国家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因此,他选择退居山林,寻求内心的平静和精神的寄托。在此期间,他游览了祖国的山川河流,领略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从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在游览过程中,赵汝愚来到了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石桥。石桥横跨山谷,连接两岸,显得雄伟壮观。站在桥上,赵汝愚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坎坷人生和国家的兴衰。于是,他挥笔写下了这首《石桥》诗,以表达对故乡的热爱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