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竹赠卫清叔之潭州
飔飔忽见青鸾尾,扫遍翠崖冈上头。
昨夜月明仙子过,玉笙吹彻万山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突然间感觉微微的凉风拂过,像是仙鹤的尾巴轻轻扫过翠绿的山岗。昨晚月色明亮时,仙子飞过这里,她的玉笙吹奏出整个秋天的景象,让整个山谷充满诗意。
去完善
释义
1. "飔飔":意思是风声或疾风吹拂。这里形容风吹过竹林的声音。
2. "青鸾尾":指翠绿的竹梢。青鸾是传说中的神鸟,这里用来比喻竹子的高洁品质。
3. "扫遍":这里是形容风吹过后竹子的状态,即竹梢随风轻轻摇曳。
4. "翠崖冈":翠绿的石崖和山冈,这里用来描绘自然环境的美丽。
5. "月明仙子":月光明亮的夜晚,仙子在此处指的是仙女或者高洁之人,这里可能是指作者自己或者友人。
6. "玉笙":古代的一种乐器,以玉石制成。
7. "吹彻":吹奏完毕的意思。
8. "万山秋":秋天时的万重山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题竹”为名,实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赞美和怀念之情。诗中通过描绘青鸾、翠崖等意象,展现出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从而凸显出诗人的才情与抱负。首句的“飔飔”一词,形象地描述了风吹拂竹叶的景象,为全诗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接下来的“青鸾尾”则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这种友谊如同青鸾一样纯洁无暇,令人羡慕不已。
第二句“扫遍翠崖冈上头”,作者用“扫遍”这个动词表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同时也寓意着友谊的力量能够驱散生活中的种种困难。翠崖和冈上头的结合,更是营造出了山高水长的意境,使得诗句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接着的“昨夜月明仙子过”一句,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月明”和“仙子”这两个意象,使人联想到神话传说中月宫仙子的飘逸身姿,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同时,这句也表达了诗人在明月下思念友人的情感。
最后一句“玉笙吹彻万山秋”,作者用“玉笙”这个乐器作为象征,表达出自己对友情的忠诚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吹彻万山秋”则传达了岁月流转,友情长存的主题思想。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诗人赵汝愚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尚的人文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竹赠卫清叔之潭州》这首诗是南宋著名文人赵汝愚所作。诗创作于公元1165年,也就是南宋孝宗乾道元年。赵汝愚在当时作为政治人物,经历了两次谪迁,先后任秘书省正字、国子监学正等职。在这首诗的创作期间,赵汝愚正身处人生的低谷期,他的理想抱负无法在现实中得以实现,心中充满郁结之情。
当时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边疆问题严重。然而朝廷内部却斗争不断,爱国志士往往受到排挤和打压。在此背景下,赵汝愚以其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寄情于笔端,写下了这首题赠友人卫清叔的诗作。他以竹子的高尚品质比喻友人的清廉与坚韧,并寄予美好的祝愿,希望卫清叔能像竹子一样挺立在浊世之中,坚守自己的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