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同林择之姚宏甫游鼓山

标题包含
同林择之姚宏甫游鼓山
几年奔走厌尘埃,此日登临亦快哉。 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 故人契阔情何厚,禅客飘零事已灰。 堪叹世人祇如此,危栏独倚更徘徊。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多年来我疲于奔命,今日登高也颇感舒畅。 江中的月色不因水流而消失,浩渺的天风推动着浪涛拍岸而来。 旧友离别多年的情谊依旧深厚,游子漂泊不定生活已然破败不堪。 可叹世人都是这般情景,我在高楼独自凭栏、心有所感。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同:和。 2. 林择之:作者朋友,生平不详。 3. 姚宏甫:作者另一个朋友,生平不详。 4. 鼓山: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西北部的一座山峰,是福州十景之一。 5. 厌:厌倦。 6. 尘埃:尘土,此处指世俗事务。 7. 登临:登山临水,这里指登上鼓山。 8. 快哉:快乐的样子。 9. 江月:江面上的月亮。 10. 不随流水去:意指江月虽然随着江水流淌,但并没有真正地离去。 11. 天风:从天空吹来的风。 12. 直送:直接推送。 13. 海涛:海上的波涛。 14. 故人:老朋友。 15. 契阔:离别,久别重逢。 16. 情何厚:感情多么深厚。 17. 禅客:参禅的僧人。 18. 飘零:漂泊不定。 19. 事已灰:事情已经成为过去。 20. 堪叹:值得感叹。 21. 世人:指一般的人。 22. 祇如此:只这样。 23. 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24. 独倚:独自依靠。 25. 徘徊:犹豫,来回走动。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鼓山游览的诗。诗人通过自己在世俗生活中奔波多年之后,终于在这一天得以登高望远,感受到了无比的畅快。诗人借景抒情,巧妙地表达了他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的开篇,“几年奔走厌尘埃,此日登临亦快哉”,描述了诗人多年来在尘世间奔波劳碌,如今终于有机会登上高处,感受到的快意。这里诗人以“尘埃”象征繁杂的世俗生活,而“登临”则意味着超脱尘世,达到精神的高尚境界。 紧接着,“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诗人通过对江月和天风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哲思。他暗示出时光流逝并不影响自然景观的美丽,而自然的力量(如江水和海涛)更是无法抵挡。这也是诗人用以表现自己坚韧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诗人继而通过“故人契阔情何厚,禅客飘零事已灰”,表达了对故友间深厚情谊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飘零身世的无奈。这也进一步反映出诗人对人生、友情、事业等方面的深深感慨。 最后,“堪叹世人祇如此,危栏独倚更徘徊”,诗人借“世人”的形象,表达了对于大多数人的命运的哀怜。他自己虽然也曾困顿于尘世,但此刻的他已登高望远,看到人生的真相,独自站在高楼之上,感慨万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同林择之姚宏甫游鼓山》是南宋时期诗人赵汝愚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这一时期南宋政权相对稳定,文人士大夫热衷于游览山水,创作诗歌,因此诗人的创作氛围较好。 赵汝愚是南宋名臣,曾任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等职。他在这个时期的人生命运颇为坎坷,曾遭弹劾,被贬谪到福建福州。在福州期间,他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林择之和姚宏甫,三人一起游览了鼓山,并共同创作了这首诗。 鼓山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山上古木参天,泉水潺潺,风景如画。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他们三人游览鼓山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