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以之母挽词
邻母悲歌长短声,客窗闻此梦魂惊。
新乡谁共鸡豚社,先世由来香火情。
薤曲纵教如宋玉,里丧终是愧陈平。
伤心起望秋云乱,愁断千山几日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邻居的母亲悲伤地歌唱着长短不一的声音,我在旅途的窗户前听到这歌声,梦魂都为之颤抖。在新乡有谁与我共享乡里的生活?祖先们传承下来的亲情在内心燃烧。即使我能像宋玉那样写出优美的诗歌,但在故乡去世的陈平依然是我心中永远的愧疚。伤心的我遥望着秋天的云层,心中的忧愁仿佛切断了千山的距离,不知道还有多少天的行程才能抵达家乡。
去完善
释义
1. 邻母:指邻居家里的母亲。
2. 悲歌:指悲伤地歌唱。
3. 长短声:指不同节奏和音高的歌声。
4. 客窗:指客居的地方。
5. 新乡:这里指新居住地。
6. 鸡豚社:指农村的社会组织形式,即“社”,主要涉及农业事务。
7. 先世:指祖先。
8. 香火情:比喻血缘关系。
9. 薤曲:指古代的歌曲。
10. 纵教:即使教导。
11. 宋玉:战国时期楚国的文人,擅长写悲歌。
12. 里丧:指故乡的丧事。
13. 陈平:西汉时期的丞相,有言“不忠孝于内,则识道术于外者鲜矣。”
14. 伤心:极度悲伤的心情。
15. 起望:起身远望。
16. 秋云乱:形容秋天的云层混乱无序。
17. 愁断:形容极度的忧愁。
18. 千山:指许多座山。
19. 几日程:指几日路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蔡以之母挽词》是宋朝诗人林亦之所作的一首悼念诗。林亦之这首诗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首先,通过“邻母悲歌长短声,客窗闻此梦魂惊”两句,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听到邻家母亲悲痛歌唱的声音,心中感到震惊和哀伤。接着,诗人用“新乡谁共鸡豚社,先世由来香火情”来表达失去亲人的痛苦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担忧。随后,作者用“薤曲纵教如宋玉,里丧终是愧陈平”表达对逝者的敬意以及对自己未能尽孝的愧疚。最后,通过“伤心起望秋云乱,愁断千山几日程”表现了对逝者离去的哀痛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生活的描述和对亲人的哀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感情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蔡以之母挽词》是南宋诗人林亦之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的南宋王朝正处于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的阶段。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部势力的压迫,民族矛盾逐渐加深,这对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诗人林亦之的人生经历中,他曾担任过官员,但因性格耿直,不愿与权臣同流合污,而被贬为庶民。这段人生波折使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和社会现实问题。他游历四方,结交贤士,以诗歌为武器,揭露时弊,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这首《蔡以之母挽词》中,林亦之以哀悼的形式,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同时,他也通过对母亲一生的回顾,反映出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然是以个人家庭为切入点,但实际上反映了诗人在那个时代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