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昆池
风烟当日竞豪华,故里犹传贵主家。
何处可寻楼下水,平南不见面前花。
阴机鬼伏天沉海,危祸波翻骨委沙。
游客乘秋兴永叹,高林不觉见栖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当年繁华的风烟中,故乡依旧流传着贵人家的事迹。
哪里还能寻觅到那楼阁下的流水呢?曾经的富丽堂皇已经不复存在,只留下眼前的花落满地。
冥冥之中仿佛有鬼魅潜伏,天地间弥漫着深沉的氛围。一场危祸如同波涛翻滚,只剩下尸骨委弃于沙滩。
游客在这萧瑟的秋天里感慨万分,在高耸的树林中不知不觉地看到了栖息的乌鸦。
去完善
释义
1. 风烟:比喻战乱与变迁。
2. 贵主:指唐玄宗之妹玉真公主,此女在定昆池边有建别墅。
3. 楼下水:谓别墅的荷花池水。
4. 平南:指南宋名将张浚,他在福建浦城附近有部下起兵抗击金人,这首诗的作者也是福建浦城人。
5. 危祸波翻:指战争带来的苦难。
6. 骨委沙:意为战乱中的人们尸骨遍野。
去完善
赏析
《定昆池》是一首描绘历史遗迹的诗歌。诗人以深情的笔触,通过对往昔繁荣景象的描绘,揭示了时光流逝、人事沧桑的主题。在诗中,作者通过追忆昔日定昆池的风华与繁华,表现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故土的眷恋。同时,诗人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传达出命运的变幻无常以及世事的无常。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定昆池》是南宋诗人李复所作的一首描绘边疆战争的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67年,正值南宋初年,金朝攻宋战争不断,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
李复作为一位南宋文人,对于国家面临的战乱和百姓的痛苦有着深深的同情。他在诗中通过描绘定昆池边戍楼上的戍边士兵,表达了对于战争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对于北方的战事采取消极防御的态度,这使得李复等有志之士深感忧虑。
此外,李复所处的时代,南宋经济、文化发展较为繁荣,但在政治、军事方面却相对薄弱。由于战争的影响,民生疾苦,百姓流离失所。这些社会现象在李复的诗中得到反映,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