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石井亭

标题包含
石井亭
一树疎桐蔽夕阳,也教客子久徬徨。 隔溪可惜谁亭馆,闲却竹阴无限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棵稀疏的桐树遮住了夕阳,也让旅客感到彷徨不已。 令人遗憾的是,隔着溪水,能看到谁的亭台楼阁呢?只能看到那无尽的竹林带来的阴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刘子寰:南宋诗人。 2. 石井亭:诗中的地点名。 3. 疎桐:稀疏的梧桐树。 4. 客子:离乡在外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5. 徬徨:徘徊不定,无法决定去向。 6. 可惜:令人惋惜。 7. 亭馆:古代供行人休息的亭子和旅馆。 8. 闲却:荒废,浪费。 9. 竹阴:竹子投下的阴影,这里指阴凉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石井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刘子寰通过对一树疏桐、夕阳、客子和亭馆的描绘,展现了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到的安宁与惬意。诗歌中的“可惜”和“闲却”等词句,更表现出诗人对于美好景致未被充分利用的遗憾。整体来看,这首诗抒发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石井亭》是南宋词人刘子寰的一首词,创作于公元1156年左右。刘子寰在年轻时就擅长诗词歌赋,颇受当时人们的推崇。然而在南宋朝廷中,他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当时正值南宋初期,金国屡次南下侵犯,南宋朝廷无力抵抗,被迫向金国求和。在这种背景下,刘子寰的才华得不到重用,使得他对现实社会充满了不满。因此,他在诗词中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刘子寰的词风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物的美好。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隐藏着深深的忧患意识。在这首《石井亭》中,他以石井亭为题,通过描述亭子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自己才华未得重用的无奈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