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怀古
孤城独上思徘徊,何事人间苦弃材。
寂寞湘南烟雨里,贾生还吊屈生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独自登上孤独的城市,心中思绪万千。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会被当作无用的废物而遭人抛弃?在烟雨朦胧的湘南之地,我在怀念屈原的同时也悼念着那些像他一样的人们。
去完善
释义
1. 长沙:湖南省的省会,历史悠久,也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2. 孤城:指长沙,因其地理位置偏远,历史上曾是一座孤独的城堡。
3. 独上:独自登高,表示诗人内心的孤独。
4. 思徘徊:思念之情无法排遣。
5. 何事:为什么。
6. 人间:指人世间,与天堂相对。
7. 苦弃材:痛苦地感到自己被人抛弃,无用武之地。
8. 寂寞:形容心情孤独、空虚。
9. 湘南:湖南南部地区,即今长沙一带。
10. 烟雨:形容烟雾笼罩的细雨。
11. 贾生:西汉著名文学家贾谊,因忧国忧民而受到贬谪。
12. 吊:凭吊,表达对故人的怀念之情。
13. 屈生:屈原,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因忧国忧民而投江自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深沉的历史感与哀伤的气氛将读者带入了对历史人物的怀想之中。首句“孤城独上思徘徊”,描绘出诗人独自登临古城的情景,突出其孤独之感。紧接着,诗人发出质疑:为何世间如此不公,抛弃如此多的贤才?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人才被埋没的深深痛惜。接下来的“寂寞湘南烟雨里,贾生还吊屈生来”,则通过对比两位历史人物——贾谊和屈原,深化了诗人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在烟雨弥漫的湘江之南,贾谊仍旧悼念着不屈不挠的屈原,暗示即使岁月流逝,人们对人才的尊重和对历史的敬畏依旧存在。这首诗以此传达出了诗人对历史上的失意之士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正义、公正的社会秩序的期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长沙怀古》是宋代诗人王偁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即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王偁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切。
王偁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磨难。在诗歌中,他以长沙古城为例,表达了对此类战争的忧虑。长沙作为古代楚国的都城,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这里,王偁回顾了历史的兴衰,感叹时光流逝,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
此外,王偁还关注民生疾苦。他在诗歌中提到,尽管长沙曾是楚国繁华的都城,但如今却已物是人非,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表明他对民间生活的关注,以及对国家治理的思考。在北宋时期,虽然国家政治相对稳定,但仍存在一些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土地兼并等。这些问题导致民生疾苦,也成为王偁创作《长沙怀古》的背景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