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西湖荷花有感

标题包含
西湖荷花有感
我昔扁舟泛湖去,四望荷花浩无数。 谁家画舫倚红妆,笑声逈入花深处。 笙歌凄咽水云寒,花色似嫌脂粉污。 夜深人静月明中,方识荷花有真趣。 水天倒浸碧琉璃,净质芳姿澹相顾。 亭亭翠盖拥群仙,轻风微颤凌波步。 酒晕潮红浅渥唇,肤如凝脂腰束素。 一捻香骨薄裁冰,半破芳心娇泣露。 湖光花气满衣襟,月落波寒浸香雾。 恍然人在蕊珠宫,便欲移家临水住。 回首落日低黄尘,十年不到湖山路。 花开花落几秋风,湖上青山自如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于石,字介翁,号紫岩,又号两溪,晚号紫岩老人、两溪道人。他是南宋著名画家、书法家和诗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于石的生平事迹并不十分详细,但根据他的诗作和画作,我们可以了解...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曾经乘坐小船游历湖泊,四面环视满是繁盛的荷花。 哪一户人家的彩船里倚靠着美丽的妆容,欢声笑语远远地传入了花丛深处。 悠扬的音乐、凉凉的溪水与花儿们营造出寒冷的氛围,而花朵却似乎嫌恶脂粉的玷污。 深夜寂静,月光明亮,那时我才真正领会到荷花的奥妙。 天空和湖面相互映照,如同净化的琉璃般透明。荷叶簇拥着荷花,它们在风中轻轻地摇曳,步步生莲。 花瓣像喝过酒的女子脸上泛起的红晕,娇艳欲滴;她们的皮肤就像凝固的油脂一般光滑,细腰系着素色腰带。 荷叶在冷风中微微颤抖,它们的香味淡薄而清凉,仿佛是薄薄的冰片;有些荷花的花心刚刚打开,就像是露珠滋润过的娇嫩花蕾。 湖面的波光和荷花的香气充满了我的衣襟,月光逐渐落下,波光粼粼,花香弥漫。 恍若置身于瑶池,我想搬来此处定居。 回头看到夕阳西下,我已经十年没有回到这里的山山水水。 花儿开了又落,度过了几度秋风,湖上的青山依然如故。
去完善
释义
1. 西湖:浙江省杭州市的著名旅游景点,有着众多古典诗词与之相关。 2. 荷花:也称作莲花或芙蕖,在中国文化中有深厚寓意,象征高洁品质。 3. 扁舟:小船,这里指作者乘坐的小舟。 4. 四望:环顾四周。 5. 浩无数:数量众多。 6. 谁家:谁家的,问话语气。 7. 画舫:装饰华丽的游船。 8. 红妆:女子盛装,这里指代美女。 9. 笑声:女子的欢声笑语。 10. 迥入:远处的声音传入。 11. 笙歌:吹奏乐器的声音。 12. 凄咽:悲凉哀伤的音乐。 13. 水云寒:指水域空旷、云层低垂的景象。 14. 花色:荷花的颜色。 15. 脂粉:古代妇女化妆用品,比喻庸俗的装扮。 16. 月明中:月光明亮的夜晚。 17. 真趣:真正的乐趣或意味。 18. 水天:天空与水面相接的景色。 19. 倒浸:映照在水中。 20. 碧琉璃:碧绿的琉璃瓦,这里形容清澈的水面。 21. 净质芳姿:清洁纯净的品质和优美的体态。 22. 澹相顾:以淡雅的方式相互关注。 23. 亭亭:耸立的样子。 24. 翠盖:荷叶的绿色圆顶。 25. 群仙:众仙女,这里喻指荷花仙子。 26. 轻风:微风。 27. 微颤:轻轻颤动。 28. 凌波步:在水面上行走。 29. 酒晕:喝酒后的红润脸颊。 30. 潮红:淡红色。 31. 浅渥唇:轻微湿润的嘴唇。 32. 凝脂:凝结成脂的乳液,比喻皮肤光滑细嫩。 33. 腰束素:腰身束着白色绢带。 34. 一捻:轻轻捏起。 35. 香骨:散发着香气的骨骼,这里喻指花朵。 36. 薄裁冰:形容花瓣轻薄如冰雪。 37. 半破:稍微绽开。 38. 芳心:花卉的心,这里指代荷花瓣。 39. 娇泣露:形容娇嫩的花瓣带着露珠。 40. 湖光花气:湖水波光粼粼与荷花散发香气。 41. 衣襟:衣服的前襟部分。 42. 波寒:寒冷的波浪。 43. 香雾:带有香味的雾气。 44. 恍然:恍然若失的样子。 45. 蕊珠宫:传说中仙女居住的地方。 46. 移家:搬离原来的住处。 47. 湖山路:湖泊与山间的道路。 48. 十年:一段长时间。 49. 花开花落:描述时间推移、季节更替。 50. 几秋风:经历了几个秋季的风霜。 51. 青山:青葱的山岭。 52. 自如故:依然保持原样。
去完善
赏析
《西湖荷花有感》是一首描绘西湖荷花的优美诗篇,诗人在游览西湖的过程中,被眼前的荷花景象深深吸引,从而创作出此篇佳作。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西湖荷花的美丽与韵味。 在诗的开头,诗人回忆自己曾经乘船游览西湖的经历,看到无数的荷花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摇曳生姿。此时,一艘装饰华丽的画舫出现在诗人的视线中,船上坐着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的笑声在荷花丛中回荡。这一场景让诗人感受到西湖荷花的魅力。 接下来,诗人用“笙歌凄咽水云寒,花色似嫌脂粉污”来形容荷花的高洁气质。在月色下,荷花显得更加清新脱俗,仿佛嫌弃世间的脂粉俗气。这种高洁的气质让诗人更加欣赏荷花的真性情。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对荷花形态、色彩的描绘,展现出荷花的美丽。荷花的绿叶如同翠玉般晶莹剔透,花朵如同仙子般优雅高贵。微风拂过,荷花轻轻摇曳,如同凌波微步的仙子。而荷花的花瓣如同醉酒后的美人,带着淡淡的粉色;花香四溢,让人陶醉其中。 最后,诗人感慨时光流逝,十年的光阴转瞬即逝,西湖的美景依旧如初。然而,当年的那位女子已不再年轻,只有湖上的荷花依然娇艳。诗人希望能在这样的美景中度过余生,远离世俗的纷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西湖荷花有感》是宋代诗人于石的咏物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时间难以考证。然而,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来感受这首诗所传达的意境。 在南宋末年,国家政治腐败,军事虚弱,外患不断。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文人墨客开始关注民生疾苦,反思历史,抒发家国情怀。于石作为当时的文人之一,也深受这种氛围的影响。他在游历西湖时,看到盛开的荷花,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创作了这首《西湖荷花有感》。 于石在年轻时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由于正直廉洁,不愿趋炎附势,最终被贬谪。这段人生经历使他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他更加珍惜自然美景。在《西湖荷花有感》这首诗中,他以荷花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质的向往和对污浊社会的批判。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