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原毁

标题包含
原毁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  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个ァぁうぃぇ
去完善

译文
唉!士人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想要追求名誉显耀、践行道德,真是太难了!如果有志于治理国家的人听到了我的观点并加以采纳,那么国家或许可以逐渐得到治理吧!
个ァぁうぃぇ
去完善
释义
周公:西周初期的政治家,被后世誉为圣贤典范。
个ァぁうぃぇ
去完善
赏析
《原毁》是一篇议论精辟、逻辑严密的文章,通过对古今君子行为态度的鲜明对比,揭示了社会风气败坏的根源。文章开篇描绘了古之君子“责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的高尚品格,并通过舜与周公的例子,展现了他们如何以圣人为榜样,不断鞭策自己完善修养。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刻画了今之君子“责人详,待己廉”的虚伪嘴脸,批判了他们对他人吹毛求疵,却对自己放任自流的双重标准。 全文结构严谨,层层递进。先述理想状态下的君子之道,再揭露现实中的丑陋现象,最后归结到“怠”与“忌”两个核心问题,直指人性弱点。语言犀利有力,既饱含哲理,又富有感染力。尤其是结尾处发出的感慨,不仅凸显了士人在恶劣环境中坚持操守的艰难,更寄托了作者对清明政治的殷切期盼。整篇文章兼具思想深度与文学价值,堪称针砭时弊的经典之作。
个ァぁうぃ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韩愈创作《原毁》之时正处于唐代中后期,社会风气渐趋浮靡,士人之间相互诋毁、责人严而待己宽的现象屡见不鲜。韩愈本人历经仕途坎坷,多次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深感世道人心之弊。他目睹当时君子对自身修养懈怠,却苛求他人完美无缺的不良风气,心生忧虑,遂作此文以针砭时弊。文章通过对比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的不同态度,揭示了“怠”与“忌”为道德沦丧的根本原因,并呼吁士人应自省修身,匡正社会风气。
个ァぁうぃ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