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亭
孤亭影在乱花中,怅望无人此醉同。
听尽暮钟犹独坐,水边襟袖起春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独立的小亭身影掩映在纷乱的花丛中,可惜在这美景中却无人陪伴共享酒醉的欢娱。
静静聆听远处的晚钟声渐渐消失,依然独自坐在水边,微风轻拂着衣袖如沐春风。
去完善
释义
《南亭》注释:
1. 赵嘏:唐朝诗人。
2. 孤亭:这里指位于江南的南亭。
3. 怅望:因失望而心事重重的遥望。
4. 暮钟:寺庙里傍晚敲响的钟声。
5. 襟袖:衣襟与衣袖。
去完善
赏析
《南亭》是唐代诗人赵嘏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南亭周围的景色以及诗人的孤独心情。
首句“孤亭影在乱花中”,通过描绘孤亭和乱花的景象,展现了南亭周围环境的宁静与优美。同时,“孤亭”一词也表达了诗人孤独的内心感受。
第二句“怅望无人此醉同”,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之情。诗人渴望有人陪伴自己共度这美好的时光,但现实却是无人相伴,只能独自欣赏这美景。
第三句“听尽暮钟犹独坐”,描述了诗人在听到暮钟声后的情景。尽管夜幕降临,周围环境逐渐变得寂静,诗人仍然选择独自静坐,继续沉浸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
最后一句“水边襟袖起春风”,通过对襟袖的描绘,表现了春风吹过水面时的情景。春风拂面,给人以温暖和愉悦的感觉,这也使得诗人孤独的心情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总的来说,这首《南亭》通过描绘南亭周围的景色以及诗人的孤独心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亭》是唐代诗人赵嘏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845年。在这一年中,赵嘏正处于他人生的黄金时期,刚刚完成了科举考试,并成为了一名官员。然而,尽管他的生活看似顺利,但内心却充满了忧郁和惆怅。
当时,唐朝已经进入了一个动荡的时期。由于社会矛盾激化,爆发了黄巢起义,导致政局混乱,民生疾苦。赵嘏作为一位关心百姓生活的诗人,目睹了这一悲惨景象,心情沉重。他在《南亭》中写道:“独在天涯一雁飞,海风吹折桂花开。”表达了对自己远离故乡、身在他乡的孤独之感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此外,赵嘏还通过对南亭周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现实的不满。他以“江涛如许恨,天地亦何哀?”的质问,抒发了对战争和苦难的深深忧虑。这首诗歌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