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安陆西楼

标题包含
登安陆西楼
楼上华筵日日开,眼前人事祗堪哀。 征车自入红尘去,远水长穿绿树来。 云雨暗更歌舞伴,山川不尽别离杯。 无由并写春风恨,欲下郧城首重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嘏,字承祐,号冷斋,唐代诗人。他的生卒年及出生地均不详,但据《全唐诗》记载,他主要活动在唐德宗至唐宣宗时期(780-859)。 赵嘏的诗歌以五言律诗为主,题材广泛,包括山水田园、边塞戍楼、离别送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楼上每天都在举行盛大的宴会,但眼前的事情却令人感到悲哀。 车辆进入繁华的城市,远离的河流穿过绿树而来。 云雨笼罩在阴暗的舞台上,伴随着歌舞表演,山川之间充满了离别的情感。 无法一起抒发对春风的遗憾之情,想要再次回到郧城之首。
去完善
释义
1. 安陆:位于中国湖北省中部偏北的一个市。 2. 赵嘏:唐朝诗人,以律诗见长。 3. 华筵:豪华的宴会。 4. 祗:仅仅,表示限制。 5. 征车:出征的车辆,这里指代出远门的人。 6. 红尘:比喻繁华的社会,或人世间的烦恼。 7. 云雨:出自宋玉《高唐赋》中的典故,此处可理解为男女欢情之事。 8. 山川:这里取其分离之意,如杜甫“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之句。 9. 无由:无法,不能。 10. 春风恨:离别时的愁绪。 11. 欲下郧城:想回到郧城,指诗人要回到家乡的心情。 12. 首重回:再次回首,表达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登临安陆西楼的所见所感。首联以“楼上华筵日日开”开篇,描述了楼上的繁华景象,而接下来的“眼前人事祗堪哀”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这种对比手法使得全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颔联“征车自入红尘去,远水长穿绿树来”,通过描述远行的人和远方的景,展现了诗人对于离别的无奈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其中“远水长穿绿树来”更是以景色寓情,赋予诗画般的意境。 颈联“云雨暗更歌舞伴,山川不尽别离杯”,诗人借用云雨、山川的形象来表达对离别的哀思。这两句的“暗更”和“不尽”表现出离别的不舍与伤感,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复杂变化。 尾联“无由并写春风恨,欲下郧城首重回”,作者借助“春风恨”表达了对自己无法消除心中忧伤的感叹,同时也表达了希望回到故乡的心情。这一联是全诗情感的高潮,将诗人的感情推向了顶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安陆西楼》是唐代诗人赵嘏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唐文宗大和年间(827-835年)。 在这个时期,赵嘏正值青年,他胸怀壮志,渴望建功立业,但现实却令他感到失望。他在京城长安应试,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及第。在这种情况下,他来到安陆,登上了西楼,写下了这首诗。 在唐文宗时期,唐朝已经走过了辉煌的顶峰,逐渐走向衰落。政治腐败、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问题日益严重,社会矛盾尖锐。赵嘏作为一个有抱负的青年,对此深感忧虑。他的诗歌往往表达出对时局的关切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在这首诗中,赵嘏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色,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他用“西风”比喻当时的政治形势,用“白雁”象征那些受到排挤的贤能之士,表达了他对朝廷的担忧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关注,感叹自己空有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