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重阳

标题包含
重阳
节逢重九海门外,家在五湖烟水东。 还向秋山觅诗句,伴僧吟对菊花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嘏,字承祐,号冷斋,唐代诗人。他的生卒年及出生地均不详,但据《全唐诗》记载,他主要活动在唐德宗至唐宣宗时期(780-859)。 赵嘏的诗歌以五言律诗为主,题材广泛,包括山水田园、边塞戍楼、离别送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重阳节这一天,我来到了繁华的海门城,而我的家却在烟波浩渺的五湖之畔。我还想在这秋山上找寻灵感的诗篇,伴随着寺庙里的僧人共同吟咏这秋天的美景和菊花的香气。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等习俗。 2. 重九:即重阳节。 3. 海门:指浙江绍兴一带的海门卫城,这里代指诗人所在的地点。 4. 五湖:这里泛指江南的水乡地区。 5. 烟水:形容水雾弥漫的景象。 6. 秋山:秋天的山林景色。 7. 觅诗句:寻找创作诗歌的灵感。 8. 伴僧吟:与僧人一起吟咏诗篇。 9. 菊花风:吹拂着菊花的清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重阳时节在海门外的思乡之情。诗人以“节逢重九”开篇,表达了重阳节这一特定节日的意境;紧接着用“家在五湖烟水东”表达了自己对遥远家乡的思念。诗人通过“还向秋山觅诗句”表达了自己在重阳佳节之际,寻觅诗意,寓情于景的创作心态。最后一句“伴僧吟对菊花风”则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在秋风中,与僧侣共同欣赏菊花的情景。整首诗构思巧妙,情感真挚,令人陶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重阳》是唐朝诗人赵嘏的一首五言律诗,描述了重阳节时的景象和诗人此时的心境。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武宗会昌年间(公元841年-846年)。 在这段时间里,赵嘏正处于人生低谷,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金榜题名。这使得他在生活中倍感压力,同时也使他对世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种心境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重阳》中的“时节登高阁,山川共一樽”,表达了诗人渴望在登高之时与天地共饮的豁达情怀。 在赵嘏生活的时代,唐武宗时期的社会状况相对稳定,但由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问题,国家仍然面临一定的内忧外患。然而,在这种背景下,人们仍然重视传统文化和民间风俗,如重阳节登高赏菊的习俗便得到了广泛传承。这些时代背景为赵嘏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