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试日独游曲江
江莎渐映花边绿,楼日自开池上春。
双鹤遶空来又去,不知临水有愁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边的花儿渐渐映照出绿影婆娑,楼房在春日阳光中慢慢苏醒。双鹤在空中盘旋,翩翩起舞,它们不知道在水边还有人正满怀愁绪。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江莎:指江边的沙洲。莎,沙洲。
2. 映:倒映,反映。
3. 花边:花丛旁边。
4. 楼日:阳光照在楼上。
5. 自开:自然开放。
6. 池上春:池塘边的春天景色。
7. 双鹤:两只仙鹤。
8. 遶空:在空中飞翔。
9. 去又去:离去又飞回。
10. 临水:靠近水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游览曲江的所见所感。首句“江莎渐映花边绿”,通过江莎和花的搭配,展现出春天的生机盎然。次句“楼日自开池上春”,写阳光照耀下的楼台倒影在池塘中,强调了春天的美好。
第三句“双鹤遶空来又去”,诗人观察到天空中飞来的双鹤,它们的出现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活泼的氛围。然而,这并非诗人所要突出的重点,因为紧接着第四句“不知临水有愁人”,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情感——虽然周围景色美丽,但诗人心中却充满了忧愁之情。
总体来看,诗人以美丽的景色为背景,展示了内心的情感波澜,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沉、丰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出试日独游曲江》是唐代诗人赵嘏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45年,即唐武宗会昌五年,正值唐朝中期,社会相对稳定。
当时,赵嘏为了寻求功名,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在等待考试的日子里,他独自游览了曲江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这个时期,唐朝国力逐渐衰弱,但表面上仍保持着繁荣的景象。科举制度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吸引了大量文人学子前来应试。赵嘏也是如此,他对未来的期许和对现实的忧虑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这首诗的独特韵味。
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唐朝佛教发展的鼎盛阶段,宗教氛围浓厚。然而,由于佛教势力的迅速壮大,引起了统治者的担忧,因此在会昌年间开展了大规模的灭佛运动。这场运动对赵嘏的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使他在游赏曲江之时,对人生和命运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