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中即事
风吹残雨歇,云去有烟霞。南浦足游女,绿苹应发花。
远钟当半夜,明月入千家。不作故乡梦,始知京洛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轻风拂过,带着雨水的余韵渐渐停下,乌云散尽,显露出如烟的彩霞。在那波光粼粼的水边,美丽的女子在漫步,碧绿的浮萍也应时而开,吐露芬芳。
远处传来的钟声,声声敲响在静谧的夜晚,而那明亮的月光,洒满千家万户,给人以无尽的温馨。此时此刻,让人忘却了故乡的梦,也领略到了这座城市的韵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褒中: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汉中市勉县西南的褒城镇;
2. 即事:以眼前的情景为题作文或赋诗;
3. 于邺:唐代诗人;
4. 残雨:残余的雨;
5. 南浦:泛指面朝南的水滨地带;
6. 游女:出游的女子;
7. 绿苹:绿色的水草;
8. 当:在……的时候;
9. 半夜:凌晨; 午夜;
10. 明月:明亮的月亮;
11. 始知:开始了解;
12. 京洛:古都长安和洛阳的并称,这里指的是京城;
13. 赊:遥远。
去完善
赏析
《褒中即事》是唐代诗人于邺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乡思之情的五言诗。此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身处异乡的孤独和无奈,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首联“风吹残雨歇,云去有烟霞”描绘了风雨过后,天空放晴,云消雾散的美景。这里的“残雨”似乎象征了诗人内心的阴霾,而“烟霞”则寓意着诗人对未来的希望。
颔联“南浦足游女,绿苹应发花”描述了南国水乡的美丽风光,这里的水边应是女子的聚集地,绿苹应该已经开花,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颈联“远钟当半夜,明月入千家”则是夜晚的景象,远处传来的钟声以及明亮的月光洒在千家万户之上,渲染出宁静祥和的氛围。
尾联“不作故乡梦,始知京洛赊”是诗人的感慨,他并没有因为远离故乡而感到孤独,反而是因为没有回乡的念头,才知道自己离京城是多么遥远。这既表现了诗人深深的乡愁,也揭示了诗人身在京都却对故乡遥远的现实困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褒中即事》是唐代诗人于邺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874年至883年之间,正值唐僖宗在位时期,当时朝政腐朽,社会矛盾激化,战乱频发,百姓生活困苦。
于邺作为当时的文人雅士,他的诗歌创作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沿途的风景、感慨时光的流逝,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其中,“古岸横秋水”一句,描绘了黄河的壮美和历史的悠久,既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暗示了诗人对国家历史和民族文化的深深眷恋。
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如“鸟道残红”、“山城落日”等景象,都表现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和无尽的哀愁。因此,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抒情诗,更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政治诗。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