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还家

标题包含
还家
为客忆归舍,归来还寂寥。壮时看欲过,白首固非遥。 独酌几回醉,此愁终不销。犹残鸡与犬,驱去住山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客人回忆曾经居住过的房屋,但当他回来时却感到孤独寂寞。他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头上的白发也越来越多,感叹时间的流逝并不遥远。 他常常独自饮酒解愁,但这愁绪却始终无法消除。只有那些残留的鸡和狗陪伴着他,但他最终还是要离开这山间的小屋。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于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诗人。 2. 家:这里指家乡。 3. 客:离家在外的人,这里指诗人的自己。 4. 忆归舍:回忆在家的时光。 5. 寂寥:形容寂寞冷清的样子。 6. 壮时:年轻的时候。 7. 看欲过:时间过得很快。 8. 白首:白头,形容年老。 9. 固:确实。 10. 非遥:并不遥远。 11. 独酌:独自喝酒。 12. 几回醉:多次喝醉。 13. 销:消除。 14. 犹残鸡与犬:犹,仍然;残,剩下;鸡与犬,泛指家禽家畜。 15. 驱去:赶走。 16. 住山椒:在山中居住。
去完善
赏析
《还家》这首诗歌描绘了离家在外的人渴望回家的心情以及回家后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诗人通过“为客忆归舍,归来还寂寥”来表达对家的思念和对回家的期待。然而,当他真正回到家乡后,却发现那里的一切已经物是人非,“独酌几回醉,此愁终不销”,这种失落感让人倍感忧伤。 最后两句“犹残鸡与犬,驱去住山椒”则暗示了诗人对家乡故土的眷恋,虽然他已经远离故乡,但他的心中仍然保留着对家乡的回忆和感情。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诗人复杂的心绪,使人在读诗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人那种淡淡的哀愁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还家》是唐代诗人于邺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755年左右,正值安史之乱时期。在这个时期,国家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困苦。 于邺一生经历了从宫廷到民间的沧桑变化,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较强的现实感。在他的这首《还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战乱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以及他对家园的热爱和思念。 此外,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也非常复杂。唐朝虽然表面上繁荣昌盛,但实际上已经埋下了衰败的种子。官场腐败,宦官当权,外族入侵等问题日益严重,使得国家和人民都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于邺用诗歌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国家的忧虑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