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怀故人
独行千里尘,轧轧转征轮。一别已多日,总看成老人。
洞庭雪不下,故国草应春。三月烟波暖,南风生绿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独行在漫漫风尘中,车轮滚滚奔赴征程。离别已多日,让人老去的总是岁月。
洞庭湖畔白雪未融,故国的草地应当已是春天。阳春三月的湖面烟雾弥漫,南风吹来绿叶浮萍生长。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天南怀故人》:这是一首古代诗词的题目,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
2. 于邺:可能是这首诗词的作者,具体信息不详。
3. 独行千里尘:形容一个人独自远行,行走在漫长的旅途中。
4. 轧轧转征轮:形容车轮滚滚向前,象征着旅程的辛苦。
5. 一别已多日:表示与故人已经分别很长时间了。
6. 总看成老人:形容自己因为思念和担心而显得憔悴不堪。
7. 洞庭:位于湖南省,这里代指远方的故乡。
8. 雪不下:指天气还未回暖,冰雪尚未消融。
9. 故国:指故乡。
10. 三月:春季的三个月份,此时春意盎然。
11. 烟波暖:形容江面波光粼粼,如同烟雾一般美丽。
12. 南风:指从南方吹来的风,带有温暖和湿润的气息。
13. 绿苹:指水中的浮萍,春天时呈现出绿色。
去完善
赏析
《天南怀故人》是清代诗人于邺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行旅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之情。首联写独行千里,轧轧转征轮,点出行旅的艰辛和时间的流逝;颔联写一别多日,总看成老人,表现了离别之久和思乡之切;颈联描绘洞庭雪不下,故国草应春的景象,传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尾联则通过描写三月烟波暖,南风生绿苹的美好景色,表达出对故人重逢的热切期待。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天南怀故人》是唐代诗人于邺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800年至850年之间,此时唐朝已经进入了晚唐时期。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普遍有一种怀旧、怀念故人的情感,这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
于邺作为一位著名的文人,他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个时期,由于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等原因,唐朝的国力逐渐衰落,人民的生活也陷入了困境。这种社会现实使于邺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慨和反思,他常常借诗歌表达对故乡、故人的思念之情。
在《天南怀故人》这首诗中,于邺通过描绘南方的美景,表达了对远方故人的深切怀念。同时,他也用“白发催人老”这一句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时光的感慨。这种情感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也是晚唐文人共有的心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