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夕闻雁

标题包含
秋夕闻雁
星汉欲沈尽,谁家砧未休。 忽闻梁雁至,如报杜陵秋。 千树又黄叶,几人新白头。 洞庭今夜客,一半却登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星光即将暗淡,哪家还在捣衣? 突然听到大雁飞来,像是在报告秋天的到来。 树上枯叶满地,白发新人有多少? 今晚在洞庭的客人,有一半已经离开。
去完善
释义
1. 星汉:指银河,即天上星辰的河流。 2. 沈尽:即将落下的意思。 3. 谁家:指的是某一户人家。 4. 砧:捣衣石,这里代指正在洗衣物的妇女。 5. 梁雁:从梁地飞来的大雁,此处借指秋天。 6. 杜陵:在今陕西西安东南,因古有杜县得名,这里用来泛指。 7. 黄叶:指树叶变黄,多用于描述秋天的景色。 8. 新白头:形容新近生出白发的样子。 9. 洞庭:湖名,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 10. 夜客:在夜间来访的客人。 11. 登舟:上船,准备离开。
去完善
赏析
《秋夕闻雁》这首诗歌以秋天的景象为题材,描绘了人们对于季节更替、时光荏苒的感慨。首联“星汉欲沈尽,谁家砧未休”,意指银河即将沉落,夜色渐浓,而人间的捣衣声仍然此起彼伏,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以及收获的忙碌。接着,颔联“忽闻梁雁至,如报杜陵秋”,突然听到大雁的叫声,仿佛是在报告杜陵秋天的到来,表达了诗人对外界变化的敏锐观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颈联“千树又黄叶,几人新白头”,描述了秋天里黄叶满地、人们头发渐渐变白的现象,体现了季节变换所带来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悟。尾联“洞庭今夜客,一半却登舟”,意为在洞庭湖边的游客们,有一半已经登上了归程的小舟,暗示了人们在秋天中开始考虑回归故里,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以及对时光流转、生命轮回的深沉思考,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表达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夕闻雁》是唐代诗人于邺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唐朝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这一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这个时期,于邺作为一位才情横溢的文人,他的生活并不一帆风顺。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均未能高中。尽管如此,他并未放弃对文学的热爱,依然坚持创作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在《秋夕闻雁》这首诗中,于邺通过对秋天夜晚大雁南飞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离别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的普遍关注。 总的来说,《秋夕闻雁》这首诗歌是于邺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结合自身经历,对生活和人性的深刻感悟与思考的体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