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路傍草

标题包含
路傍草
春至始青青,香车碾已平。不知山下处,来向路傍生。 每岁有人在,何时无马行。应随尘与土,吹满洛阳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到来时绿意盎然,香车已将道路压平。我不知道山下的情形,只看到路边的生命在生长。每年都有那么一些人,无论何时都有马匹在路上行走。它们应该和尘土一起,吹满整个洛阳城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1. 于邺:古代文学家,擅长乐府诗创作。2. 春至:春天到来的时候。3. 青青:草木茂盛的样子。4. 香车:豪华的车子。5. 碾已平:指道路已经被车辆压得很平坦。6. 山下处:山下的地方。7. 路傍生:生长在路边的草。8. 每岁有人:每年都有人经过这里。9. 无马行:没有马匹行走的地方。10. 尘与土:尘土。11. 洛阳城:古代的著名城市,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
去完善
赏析
《路傍草》是一首描绘路边小草顽强生命力的古诗。诗中“春至始青青,香车碾已平”两句,生动地描述了春天来临时,路边的青草刚刚萌发绿意,而繁忙的马车已经在上面留下了痕迹。通过对比小草的稚嫩和车马的粗犷,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坚韧。 接下来的“不知山下处,来向路傍生”,诗人进一步思考了小草的来源。它们从山脚下而来,生长在道路两旁,凸显出小草落地生根、适应环境的特征。 “每岁有人在,何时无马行”,这两句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每年都会有新的生命降临人间,也有无数人来来往往,这正如路边的小草,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它们都会顽强生存。 最后“应随尘与土,吹满洛阳城”,意味着小草的生命力旺盛,甚至能在尘土飞扬的城市中占据一席之地。诗人以此暗示,无论社会环境如何,只要有一颗坚韧的心,就能在困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绽放生命的光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路傍草》是唐代诗人于邺所作的古诗,描述了路边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的品质。这首古诗创作于唐朝初期,公元7世纪左右。这个时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繁荣,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于邺,字邺之,其生卒年不详,大约活跃在唐高祖至唐玄宗年间(618-712年)。他是一位民间诗人,作品主要以描绘农村生活为主,表现了他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和同情。他的诗风质朴,语言通俗易懂,深受民众喜爱。 在创作《路傍草》时,于邺可能正身处乡村,观察着身边的一草一木。他以路边的野草为主题,表达了对人生困境的感慨和对顽强生命的赞美。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锐观察,也反映了唐朝初期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