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暮
愁里青春去,年来白发加。
细书欺老眼,烂饭惬衰牙。
宁梦穴中蚁,不疑杯里蛇。
南窗时隠几,一缕篆烟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美好的年华在忧愁中流逝,而白发却一年比一年多。
仔细的阅读让我这双老花眼疲劳不堪,只有烂熟的饭菜才能抚慰我衰老的牙齿。
我愿意相信梦境中的蚂蚁洞穴,也不愿意怀疑酒杯中是否有小蛇。
闲暇之余,我在南窗下偶尔靠一靠,看着一缕烟雾缓缓升起。
去完善
释义
1. 春暮:指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
2. 刘应时:古代文人,生平事迹不详。
3. 愁里青春去:意为在忧愁中,青春逐渐离自己远去。
4. 年来白发加:意为自己随着年龄增长,白发越来越多。
5. 细书欺老眼:指阅读细小文字时,眼睛感觉吃力。
6. 烂饭惬衰牙:指吃烂饭能让牙齿感觉舒适。
7. 宁梦穴中蚁:宁愿梦见洞穴中的蚂蚁。
8. 不疑杯里蛇:不会怀疑杯子里有蛇。
9. 南窗时隠几:在南窗旁时常倚靠几案休息。
10. 一缕篆烟斜:一缕烟气袅袅升起。
去完善
赏析
《春暮》是南宋诗人刘应时的作品,描绘了春天逝去、年华老去之际的情景。首联点明了春天的流逝和头发的白染,充满了无奈与哀伤。颔联以细书欺老眼、烂饭惬衰牙表达了诗人晚年生活的状态,表现出一种迟暮之感。颈联则用穴中蚁和杯里蛇的典故,寓意着诗人对生活的坦然面对,体现了诗人的智慧和通达。尾联通过描述南窗隐几、一缕篆烟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宁静致远的内心世界,达到了心境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整首诗以简练的文字勾勒出诗人的生活情境和心态变化,透露出深刻的哲理意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暮》是明朝诗人刘应时的作品,这首诗作于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6年)。此时,正值明朝中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然而,这一时期也存在着严重的宦官弄权和政治腐败问题,百姓生活困苦。
刘应时,字省吾,号泉翁,明代江西泰和人。他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成年后,刘应时步入仕途,历任多个职务,后因直言敢谏,触怒当权者而被贬谪。在流放期间,他亲身体验了民间疾苦,对国家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首《春暮》正是刘应时在流放期间创作的。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对朝廷政治黑暗、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