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
入夜雨声细,小窗灯影寒。
僻居成懒惰,饱食幸平安。
时事不复问,旧书时一看。
欣然会心处,香烬一炉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入夜》刘应时
1. 入夜:进入夜晚。
2. 雨声细:形容雨水细细的声音。
3. 小窗:小窗户。
4. 灯影:灯光下的影子。
5. 僻居:居住在偏僻的地方。
6. 懒惰:不勤快,不爱劳动。
7. 饱食:吃得饱。
8. 幸平安:庆幸平安无事。
9. 时事:当前的重大事情或政治情况。
10. 不复问:不再关心。
11. 旧书:古代或以前的书籍。
12. 一看:读一读。
13. 会心:指领会到对方的心意。
14. 香烬:香燃烧后的灰烬。
去完善
赏析
《入夜》刘应时是一首描绘悠闲生活、表现诗人隐逸之志的佳作。诗中描写的场景静谧而安详,流露出诗人远离世俗纷扰、独善其身的情志。
第一句“入夜雨声细”中,以细雨之声为背景,营造出宁静的氛围;第二句“小窗灯影寒”通过灯光和窗影,进一步勾勒出夜晚寂静的画面。接下来的“僻居成懒惰,饱食幸平安”表现出诗人安于现状的心态。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时事不复问,旧书时一看”,这表示他已经淡忘了外界的忧虑,而沉浸在书籍的世界。尾联“欣然会心处,香烬一炉残”则是全诗点睛之笔,意味着在阅读的过程中,诗人得到了心灵的慰藉和满足,如同一炉香燃烧殆尽,留下了心灵的余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入夜》刘应时
此诗创作于明代天顺年间,当时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较快,文化繁荣。在这样良好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开始通过诗词来表达他们对生活、自然和时代的独特见解。
诗人刘应时正值壮年期,阅历丰富,对人生百态有着深刻的认识。在他的笔下,夜晚的静谧与光明,不仅是一种自然的现象,更是一种人生哲理的象征。他通过对夜景的描绘,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
此外,这首诗还反映出了明朝中叶时期的社会风貌。当时的文人雅士崇尚清静、淡泊的生活态度,他们乐于与自然为伍,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刘应时的诗作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意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