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儿辈归宁
凛凛寒威欲挟绵,棱棱病骨只忻眠。
灯花璀璨人归后,云色苍茫雪作天。
百岁光阴宁有几,四时饮啄且随缘。
拥炉莫厌团圞乐,节物峥嵘又一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凛凛:寒冷的样子。
2. 挟绵:指夹着棉衣。
3. 棱棱:形容消瘦衰弱。
4. 忻:喜欢。
5. 灯花:灯心燃烧时的余烬。
6. 璀璨:光辉耀眼。
7. 云色苍茫:云层浓重,广阔无边的样子。
8. 四时饮啄:指一年四季的吃喝。
9. 随缘:顺着事物的自然发展,不强求。
10. 拥炉:围着炉子取暖。
11. 团圞:团聚在一起。
12. 节物:季节性的景物。
13. 峥嵘:不平凡,不寻常。
去完善
赏析
《喜儿辈归宁》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亲情和团圆,诗人以自然界的变化为引子,引出人生中时间流逝的感慨。首联描绘了冬日的寒冷场景,表现了诗人在病中渴望睡眠的心情。颔联通过描述灯光璀璨和人归后的情景,展现出一幅温馨的家庭画面。颈联则表达了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感悟,告诉人们要珍惜当下,顺其自然。尾联则描绘了围炉取暖、共度佳节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家庭氛围。整首诗歌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充分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喜儿辈归宁》这首古诗是明朝文人刘应时在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所作。当时正值明朝晚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政治腐败严重,百姓疾苦。然而,在繁华的市井生活中,人们对于美满家庭的向往和关爱亲人的情感却并未因此磨灭。这首诗正是刘应时对生活点滴感悟的体现。
诗人刘应时,出身书香世家,其家族在当时颇具声望。万历十六年,刘应时的父亲因病去世,他辞官回乡守孝。在这段时间里,他的孩子们纷纷长大成人,成家立业,离巢而去。面对人生无常,刘应时感慨万分,于是提笔写下了这首《喜儿辈归宁》。
在这首诗中,刘应时描绘了子孙绕膝、家庭团圆的场景,流露出对子女成长的欣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管现实社会中存在着种种困境,但诗人仍然坚信亲情的温暖和家人的支持能够给予人们继续前行的力量。这首古诗以其深情细腻的笔触,反映了明代文人家庭生活的风貌,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亲人的关爱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