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行
登舆睡思尚昏昏,斗柄衔山月在门。
鸡犬未鸣潮半落,草虫声在荳花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乘坐轿子感觉昏昏欲睡,北斗星还在山间和月亮一起守护家门。
鸡和狗还没有开始叫唤,潮水已经退去了一半,豆花村的草丛里传来虫鸣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早行》:诗题,表示这首诗描绘的是早起出行的情景。
2. 刘应时:作者,生平不详。
3. 舆:这里指轿子或马车。
4. 睡思尚昏昏:形容人还未完全从睡梦中清醒的状态。
5. 斗柄:指北斗七星的斗柄部分。
6. 衔山月:形容月亮与山相接的景象。
7. 鸡犬未鸣:形容清晨时分,鸡和狗还没有开始叫。
8. 潮半落:形容潮水已经退去一半。
9. 豆花村:指长满豆花的村落,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的家乡或者某个具体的地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早行的画面。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车上打盹、月亮挂在山尖以及潮水退去的景象,展现了乡村宁静的清晨氛围。而“鸡犬未鸣”则暗示了时间之早,连鸡狗都还未开始活动。最后一句中的“草虫声在荳花村”,更是以虫鸣之声衬托出乡村的幽静和宁谧。整首诗诗意盎然,给人以宁静致远之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早行》是明朝诗人刘应时的作品,这首诗作于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至1566年)。这个时期,明朝正面临着社会矛盾日益加剧、政治腐败严重的局面,对外也有倭寇侵扰等问题。刘应时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家学熏陶,颇具才华。他曾在官场任职,但因不满官场黑暗,愤而辞官回乡,致力于教育和诗歌创作。
在《早行》这首古诗中,刘应时通过描绘早行途中所见之景,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艰苦环境和人们勤劳拼搏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