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郊行三首

标题包含
郊行三首
茫茫阡陌起黄支,喜望片去衔雨来。 霡霂未施风不息,依然白日照楼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应时,字德新,号梅溪,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他生于1145年,卒于1206年,享年61岁。 刘应时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刘子羽是南宋的名将,母亲胡氏则是一位贤良淑德的才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辽阔的原野上,黄色的支流逐渐蔓延开来,令人欣喜地看到一片片湿润的土地逐渐显露出来。虽然细雨还未完全飘洒,但风力仍在持续不断,阳光依然照拂着那些楼台和亭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茫茫阡陌:形容广阔的田野间小路。 2. 黄支:指黄色沙尘,此处借指秋天黄色的落叶。 3. 喜望片去衔雨来:描述期待看到下雨带来缓解旱情的场景。 4. 霡霂:小雨,这里表示微小的雨滴。 5. 白日:太阳。
去完善
赏析
《郊行三首》刘应时的这首诗意境优美,通过描绘田野的景象,表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茫茫阡陌起黄支,喜望片去衔雨来”两句,写的是诗人看到广阔的田野和即将降临的雨水,心中充满了喜悦。接下来“霡霂未施风不息,依然白日照楼台”两句,则描绘了虽然细雨未至,但微风拂面,阳光依然洒在楼台上的美好景象。整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田园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郊行三首》是明代诗人刘应时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在乡村行走所见的自然风光和劳动场景,展现了明代乡村生活的一幕。 刘应时生活在明朝晚期,此时社会政治腐朽、民生疾苦,但乡村的自然风光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机。诗人在旅途中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也领略了大自然的壮美,因此创作出了这三首诗,记录了他内心的感受。 在刘应时所处的时代,明朝已经走向衰落,政治腐败、宦官专权、外患不断等问题困扰着国家。然而,乡村却仍是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农民们辛勤劳作,为生活而努力奋斗。这种鲜明的对比使刘应时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也使他更加忧虑国家的未来。 在这三首诗中,刘应时通过对乡村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揭示出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从而引发人们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深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