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西郊三首 其一

标题包含
西郊三首 其一
紫槿绿篱愁意深,斜阳墟落动秋砧。 笔端有口江湖远,莫写干时老子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应时,字德新,号梅溪,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他生于1145年,卒于1206年,享年61岁。 刘应时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刘子羽是南宋的名将,母亲胡氏则是一位贤良淑德的才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紫槿:一种紫色的灌木,此处借指田园生活景象。 2. 绿篱:绿色的树篱,此处借指乡村风光。 3. 愁意深:形容诗人在面对乡村景色的感慨之深。 4. 斜阳:傍晚的夕阳,这里用来描述农村的生活场景。 5. 墟落:村庄,这里指的是诗人所见的乡村风景。 6. 秋砧:秋天的捣衣声,这里用来表现农村的繁忙景象。 7. 笔端有口:形容善于用文字表达情感。 8. 江湖远:形容远离世俗纷扰的地方。 9. 干时:即当时的社会环境,干戈之时。 10. 老子:诗人自称,表示诗人对自身身份的谦虚态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黄昏时分乡村的萧瑟景象,诗人以紫槿绿篱、斜阳墟落和秋砧为意象,营造出一种愁绪满怀的氛围。诗中"笔端有口江湖远"一句,暗示着诗人心中有千言万语却难以表达,这也反映出他远离尘嚣的心境。结尾一句"莫写干时老子心",则表现了诗人不愿让自己的忧虑和感慨被世人所知的心情。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西郊三首 其一》刘应时的创作时间为明朝初年,即公元十四世纪下半叶。这一时期正值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年间,国家刚刚从元朝末年的战乱中恢复过来,社会政治较为稳定,经济逐渐繁荣。 在这首诗中,刘应时以浓厚的乡土情怀描绘了农村生活的场景。这个时期他的生活经历了一定的波折,例如家族事业、婚姻以及个人官职等方面的一些变化。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田园生活有了更深的体验和理解,从而在诗歌中传达出恬淡的生活态度和自然和谐的审美观念。 结合这一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理解刘应时在诗中对普通百姓的关注和表达。当时的农村虽然经历了战乱的破坏,但国家和社会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使得农村经济逐渐复苏。农民在这一时期的地位得到提高,同时也成为文学作品中新的关注对象。因此,刘应时的这首《西郊三首 其一》可谓是对当时农村社会生活的一份真实记录。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