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读汉史

标题包含
读汉史
彭蠡万顷波,胥江八月涛。 所蓄盖有素,末流故滔滔。 君子贵养源,毋事驾说劳。 汉祖过百人,心动疑贯高。 田孟天下士,其忍负赵敖。 处死且不难,视身如鸿毛。 髠钳吾何畏,义命岂忍逃。 乘舆忽至止,兴运有所遭。 俛首与之语,议论诚英豪。 回视汉廷臣,谁能出尔曹。 即日拜守相,泥涂升九皋。 大闲不可逾,四维在所操。 我观忠义传,荣如华衮褒。 置君如奕棋,百岁犹腥臊。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应时,字德新,号梅溪,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他生于1145年,卒于1206年,享年61岁。 刘应时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刘子羽是南宋的名将,母亲胡氏则是一位贤良淑德的才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彭蠡万顷波涛,胥江八月的潮水。 你所拥有的积蓄已经有了基础,但逐渐变得泛滥。 君子珍视源头,不去驾驶和诉说辛苦。 汉代的皇帝,上百人,却怀疑他的忠心。 田横这个人,世上的人才,怎么能忍受辜负呢? 即使面临死亡也不觉得困难,看待生命如同鸿毛一样轻。 被剃去头发并戴上刑具我也不害怕,正义和命运怎么能够逃脱呢? 帝王的车驾忽然来到,这是时运所遭遇。 低下头与他交谈,他的见解确实不凡。 回看汉朝的官员们,谁能够比得上他呢? 立刻被封为宰相,从泥土之中晋升。 大的道德准则不能违背,四个方向都要把握住。 我看这忠诚义气的传记,如同华丽的丝绸赞美一般。 把君主当作棋子对待,即使是百年之后也仍有余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彭蠡:指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 2.胥江:古水名,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境内。 3.汉史:此处指汉代的历史。 4.汉祖:即汉高祖刘邦,西汉的开国皇帝。 5.过百人:指的是刘邦在起兵反秦时,曾经用剑击杀了超过百人的记载。 6.心动疑贯高:形容刘邦在面对困境时,内心感到惶恐不安。 7.田孟:指田横与孟尝君,他们都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贵族。 8.负赵敖:表示背叛赵胜的行为。 9.髠钳:古代刑罚之一,将头发剃光,并用铁圈束颈。 10.乘舆:指帝王的车马。 11.九皋:指九皋山,位于河南省南阳市。 12.四维:指的是礼仪、法制、道义和德治四个方面。 13.华衮褒:意思是华丽的礼服,用以赞美忠诚、义气等美德。 14.置君如奕棋:形容对待君主的态度如同下棋一样随意。 15.百岁犹腥臊:即使在百年之后,仍然让人感到羞愧。
去完善
赏析
《读汉史》刘应时这首古诗赏析:诗人以江河波涛为喻,揭示了历史洪流中人物性格和命运的百态。彭蠡万顷波、胥江八月涛分别象征着汉代群英的壮丽背景和岁月沧桑。 君子“贵养源”,要求人们固本溯源,注重内心修养,避免空谈误国。汉祖刘邦作为一代君王,在过百人之中仍会心动疑虑,反映出世事无常、人性复杂的一面。而田孟、赵敖等士人,则勇于面对死亡,将生死置之度外,践行“视身如鸿毛”的忠诚信仰。 “髠钳吾何畏,义命岂忍逃”,暗示了士人虽受牢狱之困,但仍矢志不渝地坚守道义,践行天命。当皇上突然降临,与士人交流时,才发觉这些守旧之士才是真正的英豪,甚至胜过了朝廷上的诸多庸碌之辈。诗人由此批判了封建社会中那些为私利驱使的官僚。 随后诗人笔锋一转,赞扬了那些刚正不阿、恪守道义的人物,强调道德底线的重要性。“我观忠义传,荣如华衮褒”表明了诗人对正义事业的敬重之情,认为在历史长河中,忠义事迹犹如璀璨星辰,为世人敬仰。 最后两句“置君如奕棋,百岁犹腥臊”,讽刺了某些帝王以民众为棋子,随意摆布,即使寿终正寝,千秋万代之后仍会被世人唾弃。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长河中为政者的警示和对民生福祉的关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汉史》是明朝诗人刘应时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在那个时候,正值明世宗朱厚熜在位,他崇尚道教,对儒家思想有所冷落,导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 刘应时,号酉堂,官至江西布政使,廉洁奉公,忧国忧民。他在读汉代历史时,感慨颇多。汉代文治武功兼重,特别是汉武帝时期,推行文治,修筑长城,巩固边疆,成为一代雄主。刘应时以其雄才大略、英勇果敢的治国之道为楷模,反观当时朝廷的昏庸无能,不禁陷入沉思。 这首诗正是刘应时在思考现实政治问题,通过反思历史的借鉴意义,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