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长至后二首 其一
老去惊时序,冬温少沍阴。
心闲知物理,阳复见天心。
圣主成郊礼,寰区迓德音。
病夫思赞善,拥褐发长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辛亥:这里指公元1111年。
2. 长至:冬至的别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3. 刘应时: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
4. 时序:季节的顺序,这里指时间。
5. 冬温少沍阴:冬天温暖,很少有寒冷的天气。沍阴,寒冷的阴气。
6. 心闲知物理:心境悠闲的时候能更好地了解自然规律。
7. 阳复见天心:阳气逐渐恢复,可以观察到天时的变化。
8. 圣主:对皇帝的尊称。
9. 成郊礼:举行郊祀典礼。
10. 寰区:全国,整个地区。
11. 迓:迎接。
12. 德音:皇帝的诏令或言语。
13. 病夫:谦称自己身体虚弱。
14. 赞善:赞成善事。
15. 拥褐发长吟:裹着粗布衣服抒发感慨。拥褐,裹着粗布衣服;长吟,长时间的吟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辛亥长至后二首 其一》以诗人的视角描绘了季节更替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宁静。前两句“老去惊时序,冬温少沍阴”,描述了时间的流逝和冬天的温暖,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感悟。接下来的“心闲知物理,阳复见天心”,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理解,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其自然的规律。
在“圣主成郊礼,寰区迓德音”这两句中,诗人提到了君主举行的郊礼以及全国人民欢迎的声音,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君主的敬仰。最后两句“病夫思赞善,拥褐发长吟”,则表示诗人虽然身体不佳,但仍然关心国家大事,希望为国家做出贡献。整首诗既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又流露出对国家的深沉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辛亥长至后二首 其一》是明代诗人刘应时于明崇祯十四年(即公元1641年)冬至之后所作的组诗之一。这组诗共有两首,这是第一首。
在明末清初的社会动荡时期,中原大地的局势日趋紧张。虽然明朝覆灭,但各地仍存在大量起义军和割据势力,民心不稳,战乱不断。在这首诗的创作期间,刘应时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大事的知识分子,为抵抗清军入关而努力奔波,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诗歌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抵御外敌、恢复故土的信念和期望。虽然当时百姓的生活困苦不堪,但刘应时认为只要团结一致,努力抗争,终有实现和平繁荣的一天。
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以及民众渴望安定的心态。在动乱时代背景下,刘应时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