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辛亥季冬雪中作

标题包含
辛亥季冬雪中作
冻云横山风卷沙,槎牙古木鸣寒鸦。 长空黯淡常如晚,烟景凄迷亦自佳。 开窗未及一食顷,剪水俄倾六出花。 须臾势欲包天地,粲然枯卉皆璚葩。 江村景物堪入画,渔翁荡桨依枯葭。 重裘肥马谁氏子,银鞍蹀躞山路斜。 臞儒事业政不恶,拥书至乐何以加。 团圞共向榾柮火,温然春意生吾家。 不能半夜缚元济,亦懒扁舟泛若耶。 洒窗入竹有余韵,顿觉时兴清无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应时,字德新,号梅溪,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他生于1145年,卒于1206年,享年61岁。 刘应时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刘子羽是南宋的名将,母亲胡氏则是一位贤良淑德的才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冬天的乌云铺满山脉,寒风卷起了沙尘,古老的树枝上,寒鸦在寒冷的夜晚中发出令人心悸的哀鸣。天空昏暗得如同傍晚时分,然而烟雾弥漫的风景却也自有其独特的魅力。才刚刚打开窗户不到一刻钟,雪花就开始飘落下来,仿佛是有人剪破了水中的月亮。转眼间雪势越来越大,覆盖了大地,连枯萎的花草也像是被琼瑶雕琢过一般美丽。江边的景色美不胜收,渔翁划着船桨依靠在枯萎的芦苇丛中。又有谁在穿着厚重的棉衣,骑着肥壮的马儿,踏着倾斜的山路上策马扬鞭呢?读书人的生活虽然简朴但并不差,拥有无数书籍的愉悦,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团团围坐在炉火旁,暖意如春。虽然不能像裴行俭那样半夜听令抓获敌军首领,我也不愿意乘着小船去游览美丽的若耶溪。打开窗户看见飘落的雪片和竹林交织在一起,好像有着无尽的美丽韵味。
去完善
释义
1. 辛亥:公元1071年,农历干支之一。 2. 季冬:冬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十二月。 3. 冻云横山风卷沙:指冬天的寒冷景象。冻云,寒冷的云朵;横山,指远处的山峰;风卷沙,大风吹起沙尘。 4. 槎牙古木鸣寒鸦:指冬天树木凋零的景象。槎牙,形容树木形状参差不齐;鸣寒鸦,指乌鸦在寒冷的天气中叫唤。 5. 长空黯淡常如晚,烟景凄迷亦自佳:形容冬天的天空灰蒙蒙的,但这样的景色也别有风味。 6. 开窗未及一食顷,剪水俄倾六出花:打开窗户还没过一顿饭的时间,雪花就开始纷纷扬扬地下起来。剪水,形容雪片的形状像剪刀裁出来的;六出花,雪花呈六角形,故称。 7. 须臾势欲包天地,粲然枯卉皆璚葩:形容雪下得很大,瞬间覆盖了整个天地,使得枯萎的花草都像是披上了一层晶莹剔透的外衣。 8. 江村景物堪入画,渔翁荡桨依枯葭:描绘江边的风景如画,渔翁在雪中驾船穿梭于枯芦苇丛中。 9. 重裘肥马谁氏子,银鞍蹀躞山路斜:指那些穿着厚重棉衣的马上的贵族公子,他们在弯曲的山路上悠闲地骑马。 10. 臞儒事业政不恶,拥书至乐何以加:形容穷酸的读书人虽然生活简朴,但有书籍陪伴也是非常快乐的。 11. 团圞共向榾柮火,温然春意生吾家:全家人围着火堆取暖,感觉家里充满了温暖。 12. 不能半夜缚元济,亦懒扁舟泛若耶:表示自己虽然能力有限,无法像古人那样立下赫赫战功,但也懒得去像古人那样泛舟游玩。 13. 洒窗入竹有余韵,顿觉时兴清无涯:形容窗外飘落的雪花洒在竹林上,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仿佛此时的兴致可以无边无际地延续下去。
去完善
赏析
《辛亥季冬雪中作》描绘了冬日雪景中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的活动。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雪花飘舞的壮丽景色,以及对乡村生活、文人志趣的描绘。这首诗既是对雪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欣赏美丽的雪景的同时,也传递出诗人闲适自得的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辛亥季冬雪中作》为南宋诗人刘应时的作品。辛亥季冬即公元1211年12月至1212年1月间。此时,正值金朝末期,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面对金朝的衰落,南宋朝廷一度计划北伐恢复故土。在此背景下,南宋诗人多有抗金收复故土的愿望。 当时刘应时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这个时期,他的人生经历丰富而复杂。年轻时以孝道著称,官至尚书郎;后遭谗谤,一度被贬谪,流寓民间。这次遭遇使他更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矛盾和人性的复杂。在寓居临安期间,他用诗词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慨。 在同时间段内,由于南宋偏安一隅,社会风气较为奢靡,而刘应时身处其中,既能体会到国家的现实危机,又能体会到百姓的生活艰辛。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也体现了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 《辛亥季冬雪中作》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诞生的,它既反映了诗人对雪景的独特感受,又寄托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深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