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郊

标题包含
秋郊
柿叶飘零满屋除,半山衔日落丘墟。 睡余不觉西风急,乱我窗前数板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应时,字德新,号梅溪,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他生于1145年,卒于1206年,享年61岁。 刘应时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刘子羽是南宋的名将,母亲胡氏则是一位贤良淑德的才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秋郊》刘应时 注释: 1. 柿叶:柿子树的叶子; 2. 飘零:飘落、凋零; 3. 满屋除:指铺满了整个屋子; 4. 半山:指山的中间部位; 5. 衔日:夕阳悬挂在山顶的样子; 6. 丘墟:古代坟冢、废墟的意思,这里可理解为荒凉的景象; 7. 睡余:睡觉之后; 8. 不觉:未察觉到; 9. 西风:秋风; 10. 乱我窗前数板书:这句话意为西风把书桌前的书刮得乱七八糟。
去完善
赏析
《秋郊》刘应时描绘了一幅秋日郊外的景象。首句“柿叶飘零满屋除”以秋天常见的落叶为主题,借柿子树叶的飘落展现出秋天的来临。这种情景既传达出季节的变化,也给人一种萧瑟之感。 第二句“半山衔日落丘墟”则描绘了夕阳西下的美景,其中“衔”字形象地表现出太阳将要落下的动态之美。而“丘墟”一词更是传达了诗人对于过往时光和乡村宁静生活的怀念。 第三句“睡余不觉西风急”描述了诗人自己在秋日的午后小憩,不知不觉间秋风已经变得急促,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以及环境的转变。 最后一句“乱我窗前数板书”,展示了诗人在看到窗外秋景后所产生的感慨。这句意味着在感叹时间流转的同时,也体现出作者对书籍的珍视。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季节更替、时光流逝的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回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郊》是明代诗人刘应时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明朝嘉靖年间,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均有所发展,各种艺术形式如诗、词、散文等皆有长足的进步。 作为诗人的刘应时,在当时也正好遇到了自己人生的转折点。他的家族在朝中的地位逐渐崛起,使他有机会接触上层社会的种种景象。但与此同时,他也目睹了封建官僚的腐败和民不聊生的现实,这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选择了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秋郊》便是这样一首作品。诗句描绘了秋天田野的美丽风光,同时又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全诗既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又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