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莹上人
半路梅花作峭寒,怀人无地著愁酸。
幽居独得春风力,补缀林塘渐可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半路上遇到梅花盛开,冷峻如寒风,思念朋友却又无处诉说心中的苦楚。在这个安静的居所中,我独自享受着春风的抚慰,修补和装饰着周围的树林和水塘,使其逐渐变得美丽宜人。
去完善
释义
1. 怀莹上人:此处指的是与诗人心存怀念的僧人莹上人。
2. 半路梅花:此处的“半路”并非实指路途的中点,而是借指途中。"梅花"是指春天早开的梅花。这句表示在春天的半路上就感受到了寒冷。
3. 无地著愁酸:"无地"意为无处安放。"愁酸"是形容惆怅苦闷的心情。这句写诗人因见不到怀莹上人而产生的无奈心情。
4. 幽居:此处指怀莹上人居住的地方。
5. 补缀林塘:指修整池塘、草木等,让环境变得美观。
6. 可观:此处指值得一看,表现出幽居环境的美丽和僧人的修行程度。
去完善
赏析
《怀莹上人》刘应时的这首诗词以路途中遇到凛冽的寒梅为引子,表达了对朋友、知音的深深思念之情和惆怅心境。通过描述春天的美景和生命的活力,以及努力修复生活环境的过程,表达出诗人身处困境但依然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品质。这首诗词情感深沉,画面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怀莹上人》是南宋诗人刘应时的一首古体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
在刘应时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逐渐走向繁荣。但与此同时,北方领土的丧失以及内部的腐败,使得民间疾苦甚重。刘应时作为一名有良知的文人,面对如此社会现实,心中颇有感慨。
在此背景下,刘应时结识了法号莹上人的僧侣,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然而世事如梦,时局变幻莫测,最终他们不得不分离。于是,刘应时用这首诗表达了对莹上人的深切怀念之情,也寄寓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和对黑暗现实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