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会故友
邂逅相逢不作难,地炉握手话悲欢。
朝廷已诵相如赋,朋旧犹嗟范叔寒。
剪剪秋花多胜韵,累累霜实尚微酸。
小春天气能来否,同访山家苜蓿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地炉:地面上的火炉,可以取暖或烹饪。
2. 朋旧:朋友和老朋友。
3. 相如赋:指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作品,这里可能指的是他的《上林赋》等。
4. 范叔寒:典出《史记·范雎列传》,形容生活贫寒。
5. 剪剪:形容花朵繁茂。
6. 累累:果实连续成串的样子。
7. 霜实:经霜后的果实。
8. 小春:农历十月,是初冬时节。
9. 苜蓿盘:指粗茶淡饭,苜蓿是一种草本植物,嫩叶可食。
去完善
赏析
《喜会故友》刘应时的这首古诗是一首描绘与故友重逢的诗作。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与朋友相聚的欢快氛围。“邂逅相逢不作难”表现了两人相遇的偶然性和惊喜;“地炉握手话悲欢”则通过握手这一亲密的举动,传达了朋友间深厚的感情。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提及了朝廷已赞誉朋友的才华,而朋友们还关心彼此的贫困状况,体现了朋友间的关心和友谊的可贵。在描述自然界美景时,诗人用了“剪剪秋花多胜韵”和“累累霜实尚微酸”两句,借秋天的花朵和果实表达了重逢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待。最后一句“小春天气能来否,同访山家苜蓿盘”发出了邀请,希望能与朋友们共度一段美好的时光。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喜会故友》是明代诗人刘应时所创作的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末年,当时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民间疾苦重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刘应时身为一名士人,对民众的生活和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然而,他却无法改变这一切,只能在诗文中抒发自己的感慨。
在这段时间里,刘应时的人生际遇也十分坎坷。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一生未能进入仕途。这使得他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民生疾苦充满了同情。在他的诗作中,经常可以看到他对百姓苦难的深深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在明末这个特殊时期,社会的矛盾和问题日益严重。一方面,朝廷内部的争权夺利愈演愈烈,导致了政治腐朽和民不聊生;另一方面,外部的边疆危机也日渐加剧,使得国家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境地。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应时的诗歌作品不仅表现出了他个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同时也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