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遣怀

标题包含
遣怀
自笑平居气吐霓,桑榆暮景转凄迷。 纵云举世无青眼,敢忘终身诵白圭。 风蕊弄香依水出,冻云衔雪压簷低。 儿童不识人怀抱,苦傍寒窗读凤兮。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应时,字德新,号梅溪,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他生于1145年,卒于1206年,享年61岁。 刘应时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刘子羽是南宋的名将,母亲胡氏则是一位贤良淑德的才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遣怀:本指排遣忧郁之情,这里表达诗人的感慨。 2. 刘应时:明代诗人,生卒年不详。 3. 自笑平居气吐霓:表示诗人平时气概不凡,有出类拔萃的才情。 4. 桑榆暮景:指晚年的时光。桑榆,古代中国分日月之处的神木,此处借指晚年。 5. 纵云:即使说,纵然是。 6. 举世无青眼:表明世间没有公正的评价。青眼,古代认为青色代表生机,因此青眼看人是对人的嘉许和尊重。 7. 敢忘终身诵白圭:表示自己始终坚守清白、正直的原则。白圭,白玉,比喻洁白无瑕的品质。 8. 风蕊弄香依水出:描绘自然景色,意为花香随风飘散,伴着流水而来。 9. 冻云衔雪压簷低:描绘冬日的阴郁景象,意为乌云压低,似乎要下雪了。 10. 儿童不识人怀抱:暗示孩子们并不理解自己的处境和心情。 11. 苦傍寒窗读凤兮:孩子们身处困境,依然努力学习,如凤凰般奋发向上。
去完善
赏析
《遣怀》是南宋诗人刘应时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抒发了作者对于世事人生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之情。 首联“自笑平居气吐霓,桑榆暮景转凄迷”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往日壮志豪情的怀念,以及晚年生活的落寞与凄凉。这里的“桑榆暮景”是一个成语,意味着人到晚年,生活逐渐失去光彩,喻指诗人晚年的境遇。 颔联“纵云举世无青眼,敢忘终身诵白圭”表明了诗人在世态炎凉中依然坚守信仰,保持清白的人格。这里用“青眼”来形容世人对其才华的认可,而“白圭”则是一种质地优良的玉器,代表高尚的品质。这两句强调了诗人即使身处困境,也绝不会放弃自己的信仰和操守。 颈联“风蕊弄香依水出,冻云衔雪压簷低”描绘了一幅寒冷的冬景图,风蕊、冻云等形象象征着诗人所处环境的严酷。 尾联“儿童不识人怀抱,苦傍寒窗读凤兮”以儿童的视角,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凤兮”出自《庄子·秋水》,意为凤凰飞去,这里象征美好的事物难以触及,隐含着诗人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抱负和理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遣怀》是明朝诗人刘应时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宁静夜晚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创作于明朝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此时的刘应时历经世事沧桑,官场上屡受挫折,人生际遇起伏不定。 在刘应时所处的时代,明朝正处在一个政治动荡、社会矛盾尖锐的时期。宦官权力逐渐扩大,朝政日渐腐败,民不聊生。然而,作为文人墨客的刘应时,却始终坚守着儒家的道德观念和文学操守。他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中,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因此,《遣怀》这首古诗不仅体现了刘应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生际遇,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通过对故乡的思念,诗人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人生的感慨,同时也展示了文人士大夫面对困境依然坚持信念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