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田家
鸠鸣桑树雨还来,且得农夫笑口开。
虽曰田畴多再植,定须天气作重梅。
江鱼欲买全无镪,社酒堪篘旋泼醅。
更遣儿童炊麦饭,殷勤相劝且徘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鸟儿在桑树林中欢快地叫着,好像是在告诉农民们下雨了,使得他们眉开眼笑。虽然农田里需要重新种植庄稼,但这一切都取决于良好的气候条件。捕鱼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没钱,但是可以酿一些村里的酒,让心情得以缓解。再让孩子们去煮点麦子饭,大家互相敬酒,好好享受这个时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鸠鸣桑树:指鸟类在桑树上啼叫。
2. 雨还来:形容雨水再次降临。
3. 农夫笑口开:形容农民因雨水滋润田地而高兴地开怀大笑。
4. 田畴:田地。
5. 再植:重新种植庄稼。
6. 天气:此处指气候条件。
7. 重梅:梅花再次盛开。
8. 无镪:没有足够的财富。
9. 社酒:指祭祀土地神的酒。
10. 堪篘(chuí):可以过滤掉杂质。
11. 旋泼醅(pēi):立即将发酵的粮食与水分离。
12. 儿童炊麦饭:孩子们煮饭招待客人。
13. 殷勤:热情周到。
14. 徘徊:在此逗留。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农村田园生活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村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的生活情景。首先,诗中的“鸠鸣桑树雨还来”一句描绘了宁静的田园风光,鸟儿的啼鸣和细雨的降临让这片田野显得更加宁静和谐。接着,“且得农夫笑口开”一句表现了农民们的喜悦之情,这种愉悦源于他们的辛勤劳作得到了回报,对生活的满足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接下来的两句诗“虽曰田畴多再植,定须天气作重梅”,诗人提到了农民们为了保持田地的产量而进行的多番耕耘,同时也强调了天气对于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这里的“重梅”可以理解为冬天再次到来的意思,意味着农作物的丰收需要历经四季的更迭。
诗的后两句“江鱼欲买全无镪,社酒堪篘旋泼醅”,描述了农民们在农闲时的轻松时光。尽管他们想购买一些鲜美的江鱼,却因缺乏金钱而无法实现;但他们可以通过自酿的社酒来享受片刻的欢愉。
最后一句“更遣儿童炊麦饭,殷勤相劝且徘徊”,表达了农民之间相互关爱、互助的情感。孩子们被派遣去烹饪简单的麦饭,虽然饭菜并不奢华,但这份淳朴的情谊却让诗人为之动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田家》是明朝诗人刘应时的作品,这首诗作于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6年)。此时,正值明朝中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但农民的生活仍然艰苦。
刘应时生活在这个时代,他目睹了农民的艰辛生活,对他们的处境深感同情。他在诗中描绘了一幅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表达了对他们的关爱和担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贫富差距的现实,以及农民在繁重劳动下生活的艰辛。
此外,这个时期,明朝的科举制度已经相当成熟,文人墨客们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进入官场。然而,刘应时并未参加科举,而是选择了隐居田园的生活方式,这与他关注民生、关心农民的疾苦密切相关。他的诗歌创作也因此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表现出对民间生活的关注和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