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日即事三首 其二

标题包含
春日即事三首 其二
野草闲花无姓名,疎篱幽迳渐敷荣。 贫居阅尽人间事,只有东风不世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应时,字德新,号梅溪,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他生于1145年,卒于1206年,享年61岁。 刘应时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刘子羽是南宋的名将,母亲胡氏则是一位贤良淑德的才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野花无名无人知,散布在小径和篱笆之间悄悄生长。贫困的家中见证了无数世事变迁,唯有春风依旧如故。
去完善
释义
1. 野草闲花:指田野里的杂草和野花。 2. 无姓名:指这些杂草和野花没有被人命名或关注。 3. 疎篱:稀疏的竹篱。 4. 幽迳:幽深的小径。 5. 敷荣:生长繁茂。 6. 贫居:贫穷的居所。 7. 阅尽:经历了所有的事情。 8. 人间事:人世间的事务。 9. 东风:春风。 10. 不世情:不以世俗之情为意,表示超脱世俗的态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田野边杂草与野花的景象。在诗人刘应时的眼中,这些无名的小花充满了生机,它们在稀疏的篱笆和幽静的小径上茁壮成长。诗人用“敷荣”一词来描述这一景象,表达了花草生命力的旺盛。 诗中还提到“贫居阅尽人间事”,这意味着诗人身处贫困境地,目睹了许多世间百态。尽管生活艰辛,但他仍然看到了春天的美好,感受到了春风带来的希望。这反映出诗人坚韧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一句“只有东风不世情”,意味着只有春风不会受到世事的影响,始终如一地为大自然带来温暖和生机。这也暗示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像春风一样,不受外界干扰,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理想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即事三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刘应时所创作的一组诗的第二首。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光宗时期(公元1190-1194年),此时正值南宋中期,朝廷内部矛盾重重,社会局势动荡不安。 在这个特殊时期,刘应时的人生际遇也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因直言敢谏,多次受到排挤和打压。在官场失意的同时,他深感民间疾苦,因此在诗歌中表达了对民众苦难的同情和对统治者腐朽无能的愤懑。 此外,刘应时的时代背景也是促使他创作这一组诗的重要原因。当时南宋王朝偏安一隅,对外屈膝求和,对内却穷兵黩武,民生疾苦,百姓流离失所。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刘应时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将自身的忧国忧民之情融入到诗歌之中,以此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