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尉至丈亭
丈亭亭前暂舣舟,寒涛拍岸江烟收。
青山空解供望眼,浊酒不能浇别愁。
春到疏篱梅蕊破,帆归别浦浪花浮。
分携情绪剪不断,有媿悠悠波上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学校前面的湖边暂时停泊小船,寒冷的海浪拍打岸边带走了烟雾。
青山只能提供放眼远望的机会,但淡酒却无法消除离别的忧愁。
春天来到疏离处的梅花开始绽放,帆船离开别的港口时水面上漂浮着浪花。
分离时的情感难以割舍,似乎对那些悠哉游哉的水鸟有些愧疚。
去完善
释义
1. 丈亭:南宋时属慈溪。位于浙江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东首,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
2. 张尉:职位较低的武官。这里指诗人的朋友。
3. 舣舟:将船靠岸停泊。
4. 江烟:江面上的雾气。
5. 青山:这里指的是山色青翠的江南风光。
6. 疏篱:稀疏的竹篱。
7. 破:绽开。
8. 别浦:河流的分岔处,这里是丈亭附近的姚江。
9. 有媿:因行为不当而感到羞愧。
10. 波上鸥:水鸟名,这里代指在水边生活的渔夫或者农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丈亭为起点,描绘了送别的场景。首联描绘了丈亭前的江景,寒涛拍岸、江烟收尽,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颔联则抒发了离愁之情,青山只供人远望,而不能缓解离别之痛,浊酒也无法消除离愁。颈联转而描绘春天的到来,梅花绽放,船帆归来,展现出勃勃生机。尾联则是诗人在分别时的感受,离愁的情绪难以割舍,而此时的自己却像水中的鸥鸟一样,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张尉至丈亭》是南宋诗人刘应时所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末年,具体年份已无从考证。在这时期,我国正处于民族矛盾尖锐、战争频繁的时期。
刘应时在这时期,历经了宦海浮沉,曾担任过郡县的地方官,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了解。他在任职期间勤政为民,致力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和谐,是一位有良知的文人官员。在他的生活中,朋友之间相互关爱和支持成为他们战胜困难的动力。
在这时期,我国历史上的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战乱频发。人民生活困苦,国家政治黑暗,民生问题严重。但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应时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关心国家大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家、为民族尽一份力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