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浣溪沙(咏木香)

标题包含
浣溪沙(咏木香)
睡起中庭月未蹉。繁香随影上轻罗。多情肯放一春过。 比似雪时犹带韵,不如梅处却缘多。酒边枕畔奈愁何。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隐山人,祖籍河北大名县,后迁居福建崇安。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词人,与辛弃疾并称为“济南二张”。 张元干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查看更多
心静如水_494755
去完善

译文
午睡过后,庭院中的月亮依旧明亮。浓郁的花香随着月光洒在轻薄的罗衣上。多情的春天不愿离去。这如雪的白梅依然散发着韵味,虽然没有梅花般的繁多,但却因它的存在而增色不少。面对这美景,借酒消愁也是无济于事。
心静如水_494755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浣溪沙:词牌名。 2. 张元干:南宋著名文人,文学家。 3. 睡起中庭月未蹉:从睡梦中醒来,发现月光洒满庭院。蹉,光阴流逝。 4. 繁香:指浓郁的香气。 5. 轻罗:轻薄的丝绸或织物。这里形容花香浓郁,如同在丝绸上移动的影子。 6. 多情肯放一春过:春天是木香盛开的季节,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对春天的不舍之情。 7. 比似雪时犹带韵:对比白雪,木香更加富有韵味。 8. 不如梅处却缘多:与梅花相比,木香因繁多而更显魅力。 9. 酒边枕畔奈愁何:在饮酒作乐之余,仍有无法驱散的忧愁。
心静如水_494755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木香”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首句“睡起中庭月未蹉”描述了夜晚的美好景色,月光洒在庭院之中,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紧接着的“繁香随影上轻罗”则描绘了木香的美丽和香气四溢的景象,形象生动,令人陶醉。接下来的“多情肯放一春过”则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之情,感叹时光流逝的无情。 下片中的“比似雪时犹带韵,不如梅处却缘多”则是对木香的赞美。作者将木香与白雪、梅花相比,认为它既有雪的韵味,又有梅的多情,充分展示了木香的独特魅力。最后的“酒边枕畔奈愁何”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希望能在酒醉和睡眠之间找到心灵的慰藉。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木香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面对生活困扰时的无奈和渴望。
心静如水_494755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浣溪沙(咏木香)》是南宋词人张元干的一首描绘花木香的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渡之后,当时金兵入侵中原,宋室南渡,国家山河破碎,人民生活痛苦。 张元干,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人,他的生活经历几乎与这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同步。他是一位典型的士人,虽无显要官职,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非常强。这段时期的他在政治上并无太大作为,但他始终关心国家大局,他的作品往往流露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同时间段内,张元干的故乡——中原地区,已经沦为金朝的疆土。虽然此时他已经迁居江南,但他的内心却时刻牵挂着北国的河山。他将这种情感融入到了《浣溪沙(咏木香)》一词之中,通过对木香花的描绘,寄托了他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和亡国之痛。
心静如水_494755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