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亭四言
雷震于天,石陨于山。
石则何罪,龙殛石间。
容而不拒,石则有愆。
毋谓恢广,不察神奸。
想方震时,大雨溢川。
万里晦冥,风霆后先。
独恨不及,徙倚纵观。
睨而不惊,知神之全。
余后过之,间四十年。
乃记其始,以永其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雷霆大作,山石坠落山间。
石头有何过错,龙降罪与石间。
包容但不拒绝,石头有罪过之处。
莫说天地广大,未察觉神秘诡异。
想象那时震撼,大雨泛滥成河。
万里昏暗无光,狂风闪电接踵而至。
遗憾不能亲见,只能四处观望。
看向却不惊慌,知神力无穷。
后来我再次经过,时隔已有四十年。
于是写下初始,永远流传下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雷亭:即雷震亭,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市南郊。
2. 孔武仲:北宋文学家,孔子的第四十五代孙。
3. 雷震于天,石陨于山:描绘雷电交加的场景,石头从山上滚落下来。
4. 龙殛石间:龙在石缝间受到惩罚。
5. 容而不拒,石则有愆:石头的容纳并没有过错,但被雷电击中就有问题了。
6. 毋谓恢广,不察神奸:不要认为天地广大,就无法了解神的作为。
7. 想方震时,大雨溢川:想象当时雷电交加,大雨滂沱的景象。
8. 万里晦冥,风霆后先:雷电遮天蔽日,雷霆疾风紧随其后。
9. 独恨不及,徙倚纵观:遗憾的是不能亲临现场观看。
10. 睨而不惊,知神之全:在一旁观察,并未感到害怕,因为知道这是自然现象。
11. 余后过之,间四十年:后来再次经过此地,已经过去四十年了。
12. 乃记其始,以永其传:记录下最初的感受,以流传后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雄浑的笔力和哲理的思辨令人赞叹不已。“雷亭四言”的主题是告诫人们要明察秋毫,洞悉万物真相,不要轻易相信表面现象,因为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诗人通过对比雷震、石陨的现象以及龙的传说,引导读者深思其中的道理。虽然天地之间看似宏大无边,但事实往往并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简单。诗人在目睹了这场自然景观之后,从中领悟到洞察真相的重要性,并将这种感悟记录流传下来,以期后人能够真正理解世界的真实面目。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雷亭四言》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孔武仲创作的一首咏史诗。孔武仲生于书香世家,学识渊博,尤以文采出众而著称。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87年,正值北宋时期,孔武仲时任尚书左丞,在职期间秉公执法,廉洁奉公,深受百姓爱戴。
此诗描绘了雷亭一带的自然风光和诗人对其的赞美之情。雷亭位于汴京(今河南开封)附近,风景优美,是文人墨客喜欢游历的地方。在这首诗中,孔武仲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