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红蕉二首 其一
嫩青丛里色何如,猩血虽红莫夺朱。
晓荐赤璋开缫藉,夜燃綘蜡照珊瑚。
秾华如擘霞光纸,芳价堪酬明月珠。
欲识此花坚与否,愿将真偈叩文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绿丛中颜色如何?猩红艳丽却无法与朱砂相比。
清晨献上赤色玉璋开启筵席,夜晚燃起蜡烛照亮珊瑚。
繁茂的花朵如同劈开的彩霞般耀眼,其价值堪比珍贵的明月珠。
想要了解这种花的坚定程度,我愿用真经去叩问文殊菩萨。
去完善
释义
1. "红蕉":指一种红色的竹子,又称赤竹。
2. "吕陶":宋代诗人,字元钧,号三泉居士。
3. "嫩青丛里色何如":描述红蕉的颜色和生长环境。嫩青色,指竹子初生的绿色;何如,即如何。
4. "猩血虽红莫夺朱":猩红色虽然鲜艳,但无法胜过朱砂红。这里的"猩血"和"夺朱"都是形容红蕉的颜色。
5. "晓荐赤璋开缫藉":清晨打开赤竹,开始采摘。"赤璋"指红蕉;"缫藉"意为采集竹子的过程。
6. "夜燃綘蜡照珊瑚":晚上点燃蜡烛,照亮红蕉,如同珊瑚般美丽。"綘蜡"是一种照明用的动物油脂。
7. "秾华如擘霞光纸":红蕉的繁茂花朵仿佛是撕开的晚霞一样美丽。"擘"在这里是撕开的意思;"霞光纸"指晚霞。
8. "芳价堪酬明月珠":红蕉的价值可以与明月珠相媲美。"芳价"指美好的价值;"明月珠"是指珍贵的珍珠。
9. "欲识此花坚与否":想了解这种植物是否坚固耐用。"坚"这里指的是植物的坚韧程度。
10. "愿将真偈叩文殊":希望用真诚的话语来祈求文殊菩萨的庇佑。"真偈"指真诚的话语;"叩"有祈求之意;"文殊"指文殊菩萨,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代表智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吕陶描绘红蕉花的美丽与价值。在诗中,诗人以嫩青丛里的红蕉颜色作为对比,强调猩红色的红蕉无法替代它的鲜艳。诗人又以“晓荐赤璋”和“夜燃綘蜡”两个场景衬托红蕉的绚烂,显示出它的高贵气质。接下来,诗人用“秾华如擘霞光纸,芳价堪酬明月珠”来形容红蕉的美貌与价值,赞誉它是可以与明月珠相媲美的珍品。最后,诗人表示想检验一下红蕉的坚韧程度,希望能借助文殊的智慧来探究这一课题。整首诗通过对红蕉色泽、姿态、价值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红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红蕉二首 其一》这首诗是北宋诗人吕陶创作于公元980年前后。此时正值北宋中期,社会相对安定,文化艺术繁荣发展。诗人吕陶在当时的仕途上历经沉浮,担任过地方官吏,也曾因触犯权贵被贬谪。
吕陶在这首诗中以红蕉为主题,描绘了红蕉在冬日里傲然独立的形象,借此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通过咏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在逆境中依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同时也反映出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