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二子
兴来文字三杯酒,老去生涯万卷书。
遗汝子孙清白在,不须厦屋太渠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兴致来时饮酒写字酌三杯,年老的时候以万卷书为伴度生涯。
留给你的子孙清白家风在,不需修建宏大的房子追求奢华。
去完善
释义
1. 示:教导;指导。
2. 二子:指两个儿子。
3. 兴来:兴致来临时。
4. 三杯酒:形容饮酒的少量,表示喝酒时的轻松氛围。
5. 老去:年纪逐渐增大。
6. 生涯:生活经历;生活状况。
7. 万卷书:形容书籍数量众多,表示学识渊博。
8. 遗:遗留;留下。
9. 子孙:子女后代。
10. 清白:品行纯洁;廉洁。
11. 在:存在;存留。
12. 不须:不需要。
13. 厦屋:大屋;高大的房屋。
14. 太渠渠:过于奢侈;过于豪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示二子”,是诗人陈俊卿对他的两个儿子的告诫和期许。首句“兴来文字三杯酒”,表达了诗人写作的兴致与热情,只要灵感一来,即使喝上三杯酒也欣然命笔。次句“老去生涯万卷书”则暗示诗人虽然年华已老,但仍怀抱壮志,要读尽万卷书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接下来的两句“遗汝子孙清白在,不须厦屋太渠渠”,是对儿子们的期待和嘱咐。诗人希望他们能继承家学,品行清白,做个有道德、有担当的人,而不必过分追求物质上的富贵。“不须厦屋太渠渠”中的“厦屋”指的是大的房屋,象征着荣华富贵;“渠渠”则表达出过多的欲望和要求。诗人在此明确告诫儿子们要淡泊名利,坚守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示二子》是南宋诗人陈俊卿于乾道八年(1172年)所作的一首勉励子女勤奋向学、报效国家的诗作。这首诗既是作者对子女的教诲,也是他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反思和对国家的忧虑。
陈俊卿是南宋的一位名臣,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南宋时期,国家正处于金人的威胁之下,朝廷内外矛盾重重,民生疾苦。在这种背景下,陈俊卿立志为国家效力,多次上疏直言谏诤,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重用。然而,他在官场上的沉浮也使他深刻体会到人生的无常和国家的危机。
在乾道八年,陈俊卿已经卸任丞相,回到了家乡。这一年,他的两个儿子都长大成人,即将踏上人生道路。作为一位有远见的教育家,陈俊卿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继承家学,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于是,他写下了这首《示二子》,以表达对子女的美好期许和教育理念。
在这首诗中,陈俊卿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告诫子女要珍惜时光,勤奋学习,为国家建功立业。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希望子女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为国家排忧解难,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