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航
远泛飘然一苇轻,水天上下镜无尘。
自从碧眼胡归后,著脚那知是甚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轻轻飘摇如一叶小舟,在水天相连的镜面下纤尘不染。
自从那个碧眼胡人离去之后,有谁又知道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去完善
释义
1. 野航:指水乡的船只,这里可能含有一种超脱世俗的含义。
2. 远泛:远离江河湖泊,前往远方。
3. 飘然:轻松自在的样子。
4. 一苇轻:用《诗经·卫风·河广》中“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来形容船轻如水草,形容船只轻便。
5. 水天上下镜无尘:将水面比作镜子,水天相接如同明镜般纯净无尘。
6. 碧眼胡: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这里应该是指金兵。
7. 著脚:停留脚步,这里可以理解为安定下来。
8. 那知是甚人: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游江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情怀。诗的开头“远泛飘然一苇轻”,以“一苇轻”形象地描绘了舟行的轻盈和速度,表现出诗人乘舟在水上漂浮的情景。紧接着“水天上下镜无尘”,以“水天”、“镜无尘”展现了宽广的水面和晴朗的天空相映成趣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然而,诗人在享受这种宁静的同时,也对现实进行了反思。他在诗的后两句“自从碧眼胡归后,著脚那知是甚人”中,用“碧眼胡归后”暗指唐朝的安史之乱,这场战乱使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百姓的同情。同时,他还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在这纷扰的世界中,谁是真正的英雄?谁是真正值得尊敬的人?这个问题既反映了诗人对英雄的渴望,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人性的迷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展现了他深厚的家国情怀和独特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野航》是南宋时期高僧释惟一的咏物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画卷,通过对一只在江上自由行驶的船只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时间:这首《野航》诗创作于南宋时期,那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释惟一却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通过写诗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人生际遇:释惟一是一位高僧,他经历过许多人生的起起落落,但始终保持一颗慈悲为怀的心。他游历过许多地方,见过了各种各样的人和生活,这使他更加珍惜当下的平静生活。
时代背景:南宋时期,中国正处于金、南宋对峙的阶段,战争频繁,百姓生活困苦。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释惟一却能找到心灵的慰藉,通过写诗来表达自己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