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桂
月窟分僊种,人间识此花。
十分晴殢酒,一抹晚呈霞。
晓镜匀丹脸,香肌挹绛纱。
相看秋色净,独映夕阳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亮深处的仙子分得种子,在人间栽种出这样的花朵。
在晴朗的天气里,它带来十分的酒意;夕阳的余晖中,一抹晚霞映照其上。
早晨的镜子前,它的花朵如红晕的脸颊;花瓣如绛红色的纱巾,香气四溢。
看那纯净的秋色,唯有它独自映衬着夕阳的斜影。
去完善
释义
1. 月窟:这里指代月亮。
2. 分僊种:指将丹桂的种子传播到人间。
3. 晴殢酒:晴天的时候配上美酒。
4. 一抹:一片。
5. 晚呈霞:傍晚时呈现的彩霞。
6. 晓镜:清晨的镜子。
7. 匀丹脸:形容丹桂的红色花朵分布均匀。
8. 香肌:香味浓郁的花瓣。
9. 挹绛纱:形容花瓣如红色纱衣般轻飘。
10. 相看:相对看。
11. 秋色净:秋天的景色干净清新。
12. 独映:独自映照。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丹桂花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丹桂花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同时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首先,诗人以“月窟分僊种”开篇,将丹桂花比作月宫中仙人的种子,赋予了其神秘和高贵的气质。接着,诗人描述了丹桂花的形态特点:“十分晴殢酒,一抹晚呈霞。”这里,诗人以饮酒和晚霞为比喻,展现了丹桂花的鲜艳色彩和柔美姿态。
接下来,诗人通过“晓镜匀丹脸,香肌挹绛纱。”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丹桂花的娇美:它如同清晨的镜子中涂抹上胭脂的脸庞,又如绛纱轻拂过的肌肤般香气扑鼻。
最后,诗人以“相看秋色净,独映夕阳斜。”作结,表达了丹桂花在秋天这个纯净的季节里,独立绽放的美丽景色。这里的“相看秋色净”,既是对秋色的赞美,也是对丹桂花的衬托;而“独映夕阳斜”则表现了丹桂花在夕阳余晖中的别样风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丹桂》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袁说友之手。袁说友,字起岩,号东塘居士,浙江台州人,生卒年不详。他是南宋理宗时期的文人,曾任工部尚书、户部尚书等职。
袁说友生活的时代正值南宋末年,国家内外交困。北方金国入侵,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在这种背景下,袁说友目睹了国家的衰败和人民的苦难,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愤懑。然而,他也看到了许多民间的美好事物,如丹桂等,这些美好的景象让他感叹生命力的顽强。
《丹桂》这首诗正是袁说友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创作的。诗中描绘了丹桂的艳丽姿态和馥郁香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同时,诗人也通过丹桂这一意象,隐喻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人民生活的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