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上元陈丞相宅观灯有作

标题包含
上元陈丞相宅观灯有作
渴龙入夜吼百川,无数鲛珠迸地圆。 星斗撼天半欲落,五花琪树皆生烟。 烟灯岂不胜花朵,踏歌何人增坎坷。 风尘淮北驰羽书,金鼓江城赛灯火。 君不见狄青宣抚荆湖间,上元张乐晏清班。 忽然称疾灯未灭,五更已夺昆仑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凤(1241年-1307年),字韶卿,号九华山人,徽州府歙县人。元代著名学者、诗人。 方凤出生于南宋末年,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广交贤达,学识渊博。南宋灭亡后,他隐居于九华山...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渴求甘霖的巨龙在夜晚嘶吼,引动百川激荡,无数的珍珠从地面迸溅而出。星星和月亮似乎在天边摇摇欲坠,五彩斑斓的玉树间弥漫着烟雾。烟雾弥漫,火光映照,胜过了鲜花簇拥;曲声悠扬,谁能听到其中的坎坷?尘埃纷飞的淮北战场,羽书飞驰;金鼓擂动,江城如昼。你没看见狄青在荆州、湖南一带运筹帷幄,元夕佳节时乐声大作,筵席之间一片祥和。忽然间,他因病暂离,可当灯光还未熄灭,五更时分已经攻占了昆仑关。
去完善
释义
1. 渴龙:口渴的龙,这里形容热闹的灯火,火光熊熊如饥渴的龙。 2. 鲛珠:传说中鲛人的眼泪化为珍珠,这里比喻元宵夜烟花散落的美丽景象。 3. 星斗撼天:星光与灯火交相辉映,仿佛要摇撼天空。 4. 五花琪树:指五彩斑斓的灯光璀璨如宝树。 5. 踏歌:一边唱歌一边跳舞,这里用来描绘元宵节的热闹场面。 6. 风尘淮北:描述战火弥漫的淮北地区。 7. 金鼓江城:战鼓敲响的江陵城。 8. 狄青宣抚荆湖间:北宋名将狄青任荆湖南北路宣抚使时,曾平定叛乱。 9. 上元张乐晏清班:上元节举行宴会,演奏音乐。 10. 忽然称疾灯未灭:狄青在宴会上突然生病,但灯火仍然辉煌。 11. 五更已夺昆仑关:天刚亮,狄青就率军攻占了昆仑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上元陈丞相宅观灯有作》是南宋诗人方凤的作品,描绘了元宵节期间繁华热闹的场面以及诗人的忧虑之情。诗歌首联以“渴龙入夜吼百川”比喻元宵夜的繁华景象,展示了龙形彩灯的气势恢宏;颔联写夜晚的灯光璀璨如星星、琪树开花般美丽迷人,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颈联则由繁华转入忧虑:“烟灯岂不胜花朵,踏歌何人增坎坷”,隐含了战争不断的社会现实。尾联借古喻今,以狄青夺昆仑关的事迹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繁华盛世的壮观,也有对战争与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上元陈丞相宅观灯有作》是南宋诗人方凤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 在南宋时期,杭州城经济繁荣,元宵灯会成为重要的民间活动。每年正月十五,民众都会举办盛大的灯会庆祝佳节。在这个时期,方凤作为一名文人墨客,多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并在观赏陈丞相家的元宵节花灯后写下了这首佳作。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南宋偏安江南一隅,但由于政治相对稳定,人民生活相对富裕,文化娱乐活动非常活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方凤以他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力描绘了元宵灯会的繁华景象,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