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陈浦泉教授渡江韵

标题包含
次陈浦泉教授渡江韵
笑拂湖亭柳,春归客亦归。 塔云连岫暗,颿雨绝江飞。 老觉游非壮,癯应遯却肥。 有诗充古锦,尚不愧林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凤(1241年-1307年),字韶卿,号九华山人,徽州府歙县人。元代著名学者、诗人。 方凤出生于南宋末年,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广交贤达,学识渊博。南宋灭亡后,他隐居于九华山...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轻拂湖边柳树笑,春天来了游客也归乡。 塔顶与白云相连显得黑暗,雨中船帆航行如绝尘之翼。 年纪大了觉得旅行不再豪迈,清瘦的身躯应该远离繁华。 用诗句填充这古老的锦缎,依然无愧于山林的小径。
去完善
释义
1. 湖亭:泛指湖边的小亭子。 2. 柳:柳树,这里代指春天。 3. 春归:春天的回归。 4. 客:诗人自己。 5. 归:回到家乡。 6. 塔云:云雾缭绕的塔,这里是形容临安的钟鼓楼。 7. 连岫:连绵起伏的山峦。 8. 暗:暗淡无光。 9. 颿雨:狂风暴雨。 10. 绝江:横渡长江。 11. 老觉:感觉自己已经年老。 12. 游非壮:指离开故乡求学的经历不再年轻力壮。 13. 癯:瘦弱的样子。 14. 应:应该。 15. 遯却肥:意思是消瘦的身体逐渐恢复健康。 16. 有诗充古锦:用诗句记录古代的美好景象。 17. 林扉:树林间的小门,这里借指隐居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次陈浦泉教授渡江韵》方凤的诗词,以其独特的手法描绘了春日里归乡的情景和感慨。诗人以轻松愉快的笔触,通过“笑拂湖亭柳,春归客亦归”两句,表达了人们在春天来临时返回家乡的喜悦心情。 在“塔云连岫暗,颿雨绝江飞”这两句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景物的描绘,将远处的高塔、云雾缭绕的山峦以及江上的舟帆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磅礴的景致。这不仅体现出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敏锐洞察力,同时也传达出他内心的豪情壮志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接着,在“老觉游非壮,癯应遯却肥”这两句中,诗人通过自身的感悟,表达了他对人生道路的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沧桑,曾经的青春豪放也已不再,而身体也逐渐消瘦。然而,这正是人生的必经之路,诗人以此传递出了一种坦然面对人生变化的豁达态度。 最后,在“有诗充古锦,尚不愧林扉”这两句中,诗人明确地表示,虽然他的年华已逝,但他依然坚持着诗歌的创作,将这些诗篇视为珍贵的瑰宝,珍藏于内心之中。他以这种谦虚的态度,表达了对诗歌的热爱与执着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富有哲理的描述展现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心境变化,以及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陈浦泉教授渡江韵》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方凤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据考,此诗作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在这首诗的背后,我们可以窥探到方凤所处时代的相关背景及他的人生际遇。 明洪武年间,正值明朝初立之际,历经元末战乱,社会亟待恢复和发展。在此时期,国家重视科举选拔人才,以巩固新政权和推动文化建设。方凤作为当时的文人,面对新时代的召唤,积极参与科举考试,寻求实现个人抱负的途径。 而在方凤人生的这个阶段,他度过了青年时期的寒窗苦读,步入了壮年阶段,面临着科场上的机遇与挑战。在这段时间里,他与友人陈浦泉教授互相学习、勉励,共同探讨诗歌创作的奥秘。这首诗正是他们两位诗人在一次渡江时的即兴唱和之作,抒发了他们在人生旅途中砥砺前行的勇气与豪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