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鸿门宴同皋羽作

标题包含
鸿门宴同皋羽作
项王重瞳气盖世,叱咤暗哑万夫废。 交何河山杯酒中,弱肉眈眈恣虎视。 帐列年爪吞鲸鼍,神锋技系光荡摩。 中有一人亦拔剑,是楚是汉舞婆娑。 须臾壮夫拥盾人,怒目而语眦尽裂。 项王煦妪无一言,楚国孤臣泪流血。 玉玦何劳再三举,拂衣竟作彭城死。 沐猴而冠何足云,君看五采成龙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凤(1241年-1307年),字韶卿,号九华山人,徽州府歙县人。元代著名学者、诗人。 方凤出生于南宋末年,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广交贤达,学识渊博。南宋灭亡后,他隐居于九华山...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霸王眼眸炯炯有神,威震四方;气概如斯,万人仰慕。 江山壮美藏杯底,谁能掌控生灵屠戮? 英勇将士如同猛兽,沙场豪情飘扬在夜空。 突然有人出剑迎敌,到底是汉军还是楚国的勇士? 转眼之间勇士们手持盾牌,瞪大双眼,面目狰狞。 霸王无言,慈爱关爱每一位将士;楚国的忠臣泪满襟。 力举玉玦何用之有?终于激战彭城,英勇捐躯。 沐猴而冠岂能撼动猛士之心?且看那五色斑斓,化身为龙!
去完善
释义
1. 重瞳:双瞳仁的眼睛,这里用来形容项羽有特殊的威严。 2. 叱咤:大声喊叫。 3. 喑哑:声音嘶哑。 4. 交何河山杯酒中:指在宴会之上,项羽与刘邦争夺江山的问题被提出。 5. 弱肉眈眈:弱肉强食的寓言故事,这里用来描述两军对战的局面。 6. 帐列年爪:年老的将领都列队在营帐之中。 7. 鲸鼍:比喻敌军势力庞大。 8. 神锋技系光荡摩:指刀兵相见,战争一触即发。 9. 中有一人亦拔剑:指在宴会上,有人拔剑而起。 10. 楚国孤臣:指项羽的部下。 11. 玉玦:玉器的一种,表示决断的意思。 12. 三举:多次举起。 13. 拂衣:甩袖而去。 14. 彭城死:指项羽最终在彭城之战中被刘邦击败。 15. 沐猴而冠:用猴子戴帽子来形容项羽称王的不合适。 16. 五采成龙文:五彩斑斓的龙形图案,象征项羽曾拥有强大的实力。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鸿门宴上刘邦与项羽斗争的诗。诗人以生花妙笔,生动地塑造了人物形象,揭示了历史的真相。在诗的开头,诗人通过描述项羽的重瞳和霸气,展现出他的勇猛无敌和叱咤风云的领袖气质。紧接着,诗人通过“交何河山杯酒中”一句,点出这场宴会背后的政治斗争和紧张氛围。“弱肉眈眈恣虎视”则进一步揭示了项羽的野心和对胜利的渴望。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描绘了宴会上激烈的矛盾冲突。项羽帐下的大将们如猛虎般环伺,而刘邦也毫不示弱,拔剑起舞,彰显出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这两句诗不仅形象地展现了宴会上的紧张气氛,也为接下来的剧情发展做了铺垫。 接着,诗人通过描绘项羽与刘邦之间的对话,表现出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面对刘邦的挑衅,项羽保持沉默,而楚国孤臣却因担忧国家前途而流泪满面。这一情节揭示了项羽作为君主的责任感以及对国家的忠诚。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讲述了鸿门宴的结局。尽管范增多次提醒项羽杀掉刘邦,但项羽最终还是选择了放过他。诗人认为,项羽此举犹如沐猴而冠,无法登上皇位。然而,他却赞扬项羽的高尚品质和英勇牺牲精神,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鸿门宴同皋羽作》是南宋诗人方凤于1279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时正值元朝攻破南宋都城临安之际,南宋灭亡近在咫尺。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方凤的人生际遇紧密相连。 方凤一生经历坎坷,他曾担任官员,后因战乱被罢职,晚年家破人亡,生活困苦。在这个特殊时期,他与友人皋羽在鸿门举行宴会,借古讽今,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方凤对国家的命运感到忧虑和悲痛。 在这段时间里,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蒙古军队步步紧逼,南方百姓流离失所,民生疾苦。方凤目睹这一切,深感痛心,于是写下这首《鸿门宴同皋羽作》,以表达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众生活的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