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华山采茶诗
轩娥遗瑞草,仙掌撑何年。
苗蕊矗空壁,殊根蟠远天。
蒙头莫可㔉,垂脚或争传。
冉冉雪霜饱,亭亭风日蠲。
危哉梯鸟道,允矣获龙涎。
丛蘗杂丹鼎,湿云伴玉延。
香真千里擅,苞结三生缘。
夜荚抽雷后,春焙贡社前。
一鎗滴瀼露,片碾捣和烟。
碧涧规模绝,洪州气味悬。
滑甘矜紫笋,幽馥讶青莲。
既拣兔毫点,应添蟹眼煎。
松涛生远韵,风致想真筌。
七椀赓仝咏,三篇继羽编。
醉乡已失路,摩室将逃禅。
服食益人寿,何当煮汞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仙境的轩辕阁,仙女遗落了一株神奇的瑞草。它的高大茎干在天空中矗立,根部环绕着遥远的天际。这瑞草生长繁茂,攀附在岩壁上,它的顶端甚至触及到天堂的阶梯。
瑞草生长得如此奇特,使得人们无法靠近挖掘。而它又是如此的美丽,以至于人们都争相观赏。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瑞草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这种独特的植物,成为了仙境的一道风景线。
它生长在高耸如云的鸟道上,是获取龙涎的最佳途径。周围环绕着丹鼎,云朵映衬着瑞草的美好。瑞草的香气弥漫四野,与丹鼎相得益彰。
历经风雨,瑞草依然生机勃发,充满了生命力。春天的瑞草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人们最喜爱的风景之一。摘下瑞草嫩芽,经过精细的加工,它的美味让人陶醉。无论是绿油油的涧水还是香气扑鼻的洪州,都无法与瑞草的美味相媲美。
瑞草的滋味鲜美,如同紫色的竹笋,又像绿色的莲花。用它泡制的茶汤滋味醇厚,仿佛具有神奇的力量。品尝瑞草的同时,人们也在品味着远方的美好意境。
瑞草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就像是七碗茶诗中的赞美,三篇古籍中记载的神奇草药。品着瑞草的茶汤,人们仿佛找到了通往仙境的道路,摆脱了世俗的烦恼。
希望瑞草能给人带来健康长寿,就像仙子们的炼丹术一样神奇。如今,人们已经无法找到这条仙境之路,但瑞草的香气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去完善
释义
1. 轩娥:指神话中的西王母,此处是化用其掌管仙桃的传说。
2. 瑞草:吉祥的神草,此处指茶。
3. 仙掌:指华山的仙人掌峰,相传为古人观星之处。
4. 苗蕊:茶树的新芽嫩叶。
5. 矗空壁:形容茶叶翠绿欲滴的样子。
6. 殊根:指茶的品种繁多。
7. 蒙头莫可劚:采茶时要轻采,不要伤害茶叶。
8. 垂脚:指采摘茶叶的动作。
9. 冉冉雪霜饱:茶叶在冬天长得更好。
10. 亭亭风日蠲:形容茶叶生长在阳光下,姿态美好。
11. 危哉梯鸟道:形容采茶的路陡峭险峻。
12. 允矣获龙涎:采摘的茶叶品质上乘。
13. 丛蘗杂丹鼎:煮茶的器具多样。
14. 湿云伴玉延:泡茶时热气蒸腾,如云雾缭绕。
15. 香真千里擅:茶香四溢,吸引众人品尝。
16. 苞结三生缘:茶叶与水和火结缘,使人生出诗意。
17. 夜荚抽雷后:晚上制茶的声音像打雷一样响亮。
18. 春焙贡社前:新茶制成,用于祭祀天地神灵。
19. 一鎗滴瀼露:描述制茶时茶叶上下翻飞的情景。
20. 片碾捣和烟:制作茶叶的过程。
21. 碧涧规模绝:形容烹茶之水的清澈。
22. 洪州气味悬:唐代洪州出产的名茶。
23. 滑甘矜紫笋:形容茶叶口感顺滑甜美。
24. 幽馥讶青莲:茶叶的香气如同青莲一般。
25. 既拣兔毫点:指品茗时挑选合适的毛笔书写。
26. 应添蟹眼煎:煮茶的火候要掌握好。
27. 松涛生远韵:茶助诗情,听松涛如闻歌声。
28. 风致想真筌:茶的韵味深远。
29. 七椀赓仝咏:诗人一起品茗,唱酬和歌。
30. 三篇继羽编:品茗过程中作诗。
31. 醉乡已失路:喝醉了找不到回家的路。
32. 摩室将逃禅:借指品茗使人忘却烦恼。
33. 服食益人寿:喝茶对健康有益。
34. 何当煮汞铅:以炼丹比喻品茶带来的身心愉悦。
去完善
赏析
《仙华山采茶诗》是明代诗人方凤的作品,描绘了茶叶采摘、制作及品茗的全过程。
首联“轩娥遗瑞草,仙掌撑何年”,以神话传说引入主题,表现出茶树的神秘和珍贵。颔联“苗蕊矗空壁,殊根蟠远天”描绘茶树之姿态和高耸,表现其生命的顽强和不屈。
颈联“蒙头莫可劚,垂脚或争传”写出茶农辛勤劳作的场景,并展示茶的流传之广。接着,“冉冉雪霜饱,亭亭风日蠲”描绘出茶叶在风雪雨露中生长的过程,揭示茶叶的品格特性。
腹联“危哉梯鸟道,允矣获龙涎”赞颂茶叶的高贵品质,同时传达出收获的喜悦之情。接着,“丛蘖杂丹鼎,湿云伴玉延”描述茶叶的制作过程,展现出茶道文化的独特韵味。
“香真千里擅,苞结三生缘”赞扬茶叶的香气浓郁且持久,同时还寓意茶叶结缘甚深。接下来,“夜荚抽雷后,春焙贡社前”叙述茶叶的制作时间和社会地位,进一步强调茶叶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句子“一鎗滴瀼露,片碾捣和烟。碧涧规模绝,洪州气味悬。滑甘矜紫笋,幽馥讶青莲。”描绘茶叶的制作工艺,展示茶叶的形貌特征及其独特风味。
紧接着,“既拣兔毫点,应添蟹眼煎”形象地描绘出泡茶的过程,表现出茶艺的优雅和精致。然后,“松涛生远韵,风致想真筌。七椀赓仝咏,三篇继羽编。”通过饮茶的感受和对古人茶事的怀想,深化了对茶道的理解。
最后,“醉乡已失路,摩室将逃禅。服食益人寿,何当煮汞铅”揭示了茶与人生的哲理关系,倡导茶对健康的积极影响。整首诗韵律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茶文化修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仙华山采茶诗》是元代诗人方凤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元朝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方凤在这个时期漂泊不定,多次被迫离开家乡,过着流浪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亲眼目睹了百姓在战乱中的苦难,也感受到了茶叶种植业对于农民生活的影响。
元末明初之际,中国的茶叶种植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浙江一带,茶树种植面积广泛,茶农们通过辛勤的劳作,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重要的饮品资源。然而,由于战争和动荡的社会环境,许多茶农的生活陷入困境。他们在战乱中失去了家园,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田地,只能在山野间寻找生存的希望。
方凤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疾苦的知识分子,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创作出了这首描绘茶农生活和感慨战争给人民带来痛苦的诗歌。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茶农采茶的描写,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忧虑和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