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皋羽
依依莲社客,斗酒共相酬。
臭味语中得,荣名杯上浮。
世情余百变,吾道合千秋。
肯信张平子,穷居但四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客人相聚在莲花丛生的河畔,共同举杯庆祝。
在这愉快的氛围里,我们找到了共同的兴趣,杯中的美酒也显得更有滋味。
世事变幻无常,我们的友谊却如同千年不变的真理。
谁愿意相信那位名叫张平子的智者呢?即使身处困境,他的心中也只有四种深深的忧虑。
去完善
释义
1. 依依:形容亲切,依恋的样子。
2. 莲社:指晋代高僧法显等创立的佛教社团组织。
3. 斗酒:比喻数量不多的酒。
4. 臭味:气味相同的人,志同道合的朋友。
5. 荣名:名誉,名声。
6. 世情:世俗的感情或想法。
7. 余百变:形容事物变化多样,层出不穷。
8. 吾道:我们的原则,信念。
9. 合千秋:谓人们千百年来的共同追求。
10. 张平子:即张衡,字平子,东汉著名科学家、文学家。这里指诗人以张衡自比。
11. 四愁:指张衡的《四愁诗》,描述了人生的四种忧愁。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莲社与友人相聚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以“依依莲社客”开篇,展现了诗人在莲社中的悠闲生活。接下来的“斗酒共相酬”则表现了诗人和朋友们一起饮酒畅谈的情景,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在诗人的眼中,这种友情是超越了世俗名利的高尚情感,因此在诗的第二联中,诗人用“臭味语中得,荣名杯上浮”来形容这种感情。这里的“臭味”并不是指坏的味道,而是指志同道合的人之间的默契和共鸣,而这种默契和共鸣往往在酒酣耳热之际得以体现。接下来的“世情余百变,吾道合千秋”则揭示了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虽然世间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但真正有价值的却是那些能够传承千年的道德和智慧。最后两联中,诗人借用了张平子的典故,表达了即使生活贫困,也要坚守信念、保持高洁品质的决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思考和人文关怀,令人深思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呈皋羽》是宋代诗人方凤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发生在南宋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在这首诗中,方凤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创作时间上,这首诗歌作于宋末元初,正值南宋灭亡前夕。此时,金兵南下,中原地区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诗人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深感忧虑和痛心。
从诗人的人生际遇来看,方凤是一位爱国诗人,他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在他的诗中,经常可以看到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生困苦的同情。在这首诗中,他以家乡皋羽为背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此外,从时代背景来看,南宋末年,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诗人以《呈皋羽》为题,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借这首诗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理想的追求,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和关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