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何秘丞
吴人作蜀官,万里溯惊湍。
地俗虽云异,民情想一般。
智明终戒察,政惠不须宽。
前史多循吏,乘闲更熟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译文:南方人在四川做官,要渡过漫长的激流险滩。尽管地域风俗不同,但百姓的需求应该是一样的。明智的领导要时刻保持警惕和洞察力,政策应务实而不过于宽松。历史上的许多良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闲暇时我们可以多读一些他们的故事。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吴人:指江浙一带的人,这里代指何秘丞。
2. 蜀官:在四川做官。
3. 溯:逆流而上。
4. 惊湍:急流。
5. 地俗:地方风俗。
6. 民情:百姓的生活状况。
7. 想:推测,料想。
8. 智明:聪明睿智。
9. 戒察:警惕防范。
10. 政惠:政治恩惠。
11. 宽:宽容,宽松。
12. 前史:历史记载。
13. 循吏:奉公守法的官吏。
14. 乘闲:利用空闲时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觏写给他的朋友何秘丞的一首诗。诗歌表达的是诗人为何秘丞即将前往远离家乡的蜀地担任官员而感到担忧和祝福。
首先,“吴人作蜀官,万里溯惊湍”点明了何秘丞的地理背景:他将要离开自己的家乡吴地,去往千里之外的蜀地任职。这两句诗表达了对何秘丞远行的不舍和关切。
其次,诗人表达了虽然两地的风俗习惯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人们的基本情感应该是相通的。这说明了诗人对于人性的理解和把握,也传达了诗人希望何秘丞能够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关心当地民众的期待。
接着,诗人强调了何秘丞应当明智而谨慎,对待政务要勤勉认真,而不必过于宽容。这表明了诗人对何秘丞的要求和鼓励,希望他能做一个清廉公正、为民服务的官员。
最后,诗人提到了历史上的许多贤良官吏,暗示何秘丞应该以他们为榜样,闲暇时阅读他们的故事,学习他们的品德和智慧。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何秘丞的期望和支持,希望他能够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
总的来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何秘丞的关心和祝愿,同时也传达出了诗人对于人性、道德以及政务的看法和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何秘丞》是宋代诗人李觏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85年,当时李觏正值中年,他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曾在地方担任小官,但对国家和百姓的事务仍保持高度的关注。
在宋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文人学士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然而官场黑暗,党派纷争激烈。李觏目睹了这一现象,对现实政治表示不满,于是在诗文中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和感慨。
在本诗中,李觏以豪放磊落的笔触描绘了与何秘丞的离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共同关注国家命运的情怀。李觏虽然对现实政治感到无奈,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希望通过改革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这种精神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