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宜黄柳尉

标题包含
送宜黄柳尉
荒郊人事绝,欢喜见时髦。 旧业椽为笔,新官草染袍。 幽明终考绩,州县岂徒劳。 况有松筠性,凌寒节更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觏(1009年-1059年),字泰伯,北宋时期著名的学者、政治家。他出生于江西南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年轻时便以才学闻名乡里。 李觏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但他并未因此放弃对学问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偏远的乡村地区,人们与世隔绝,但依然能欣赏到时尚的风采。 过去的职业可以成为我手中的笔,新的职位让我的衣服更加光鲜亮丽。 无论是生还是死,都需要经历考核和评价,治理地方的工作并非徒劳无益。 更何况,我的性格犹如坚韧的松树和竹子,即使在寒冷的冬天,我的品德依然保持高尚。
去完善
释义
荒郊:指边远地区或比较荒凉的地方。 人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酬。 欢喜:形容非常高兴的样子。 时髦:指一种短暂的时尚或潮流。这里可以理解为受到欢迎的意思。 旧业:过去的职业或事业。这里可能指的是柳尉过去从事的职业。 椽:房屋的梁上支撑瓦的木条,比喻笔的柄。这里引申为毛笔。 新官:刚上任的官员,这里指柳尉。 草:即草书。这里可能指的是柳尉的书法。 染袍:指官员的服饰。 幽明:指阴间和阳间,这里可能是指生死。 考绩:指对官员政绩的考核。 州县:地方行政单位,这里泛指基层官场。 松筠:松树和竹子,这里用来形容柳尉的高尚品质。 凌寒:冒着严寒,这里表示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 节:竹子分枝的部位,这里用来形容柳尉的气节。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觏写给宜黄县一位新任县尉的送别诗。首联描述了荒凉的乡村环境,以及对新任县尉的喜悦之情。颔联以“旧业椽为笔”寓意这位新任县尉有着优秀的文笔才能,而“新官草染袍”则象征着他即将开始新的官场生涯。颈联表达了对县尉未来工作的期待和勉励,希望他在治理地方上取得好成绩,证明自己的价值。尾联则以松筠植物的高洁品质比喻县尉坚韧的品质,表达对他未来的期许。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诗人对新任县尉的热切关怀和美好祝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宜黄柳尉》是宋代诗人李觏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具体时间约为公元1040年左右。 在李觏所处的时代,科举制度已经逐渐完善,士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并非所有的读书人都能如愿以偿地考取功名,许多人在多次尝试后仍然无法获得成功。李觏就是这样一位屡试不第的文人。尽管他才华横溢,但在科举的道路上却屡遭挫折。这种人生际遇使得他对当时的科举制度和士人阶层产生了深刻的反思,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诗歌的创作风格。 在北宋时期,儒家思想继续影响着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政治制度。儒家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品质,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们往往以儒家经典为指导,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和道德追求。李觏也不例外,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责任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氛围。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