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夜步天街书所见

标题包含
夜步天街书所见
赛罢祠山赛二郎,酒行明日欲祠张。 愚民可是都忘本,香火何曾到杜康。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高翥(1238-1305),字九万,号菊涧,浙江余姚人。他是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著名文人、诗人。 高翥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府任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赛罢祠山赛二郎:这里的“赛”是祭祀的意思。“祠山”指的是青阳山上的祠山庙,用来纪念汉代治水英雄张渤。“二郎”指二郎神,即李冰的儿子李二郎,他也有治水的功绩。这句是说在祠山庙的祭祀结束后,紧接着又进行了二郎神的祭祀。 2. 酒行明日欲祠张:这句中,“酒行”是一个倒装结构,实际是“行酒”,意为准备酒席。“祠张”是在祭祀时悼念张渤,表达对张渤的敬仰之情。这句意思是,明天就要举行祭拜张渤的酒席了。 3. 愚民可是都忘本:这句中的“愚民”是对百姓的贬称,带有嘲讽意味。“忘本”是指忘记事物的本质或来源。这句是说,这些愚昧的百姓是不是都已经忘记了他们的根本。 4. 香火何曾到杜康:这句中的“香火”是指祭祀时烧的香和烛光,象征祈求神明保佑。“杜康”相传是中国古代酿酒业的始祖,这里借指酒的发明者。这句意思是,求神的香火何时才能到达酿酒的杜康那里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人们对于宗教信仰与物质享受的追求,以及二者之间的冲突。诗人以“赛罢祠山赛二郎”起句,突显出人们参与宗教活动的繁忙景象。在赛祠的紧张气氛中,“酒行明日欲祠张”则透露出人们对酒的渴望和期待。 紧接着,诗人用“愚民可是都忘本”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在这虔诚的信仰背后,是否隐藏着民众对于精神生活的忽略?接着又以“香火何曾到杜康”进行反驳,暗示即使在这样的祭祀活动中,人们也没有忘记品尝美酒带来的快乐。 整首诗巧妙地将宗教信仰与世俗生活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人们在追求精神慰藉的同时,也并未忘记物质的享受。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既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也反映了社会现象的多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步天街书所见》是南宋诗人高翥创作的一首描绘夜晚都城风光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年份不详。在南宋初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都城临安(今杭州)成为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个时期,高翥作为一名文人士大夫,可能因科举失利或其他原因,未能获得功名,但仍保持着对现实的关注和对生活的热情。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高翥漫步于临安的天街,观察并记录下夜晚都城的景象。诗中描述了夜市的热闹繁华,人们饮酒作乐,享受着太平盛世的宁静与美好。然而,诗人并没有被表面的繁华所蒙蔽,他注意到那些生活在底层的普通百姓,他们的艰辛与无奈。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使得这首诗具有了一定的思想深度和现实意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