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刘允叔主簿归山中

标题包含
送刘允叔主簿归山中
浮利浮名挽不来,故山归去恰春回。 马兰旋摘和菘煮,枸杞新生傍菊栽。 庭树夜留山鸟宿,洞门早为野云开。 明年我亦天台寺,相伴芒鞋蹋古苔。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高翥(1238-1305),字九万,号菊涧,浙江余姚人。他是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著名文人、诗人。 高翥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府任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金钱与名誉无法挽留,所以回归故乡如同春天的复苏。 新鲜的马兰与白菜一起炖煮,枸杞在菊花旁边重新种植。 夜晚的庭院里树木间留宿了山鸟,洞穴的门被野云早早打开。 明年我也将去到天台寺,伴随木鞋走过古老的青苔。
去完善
释义
1. 浮利浮名:指世俗的功利与虚名。这里用以表现作者对名利的态度。 2. 故山:指的是家乡的山。这里借故山表现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3. 马兰:一种草本植物,具有药用价值。 4. 菘:即白菜。 5. 枸杞: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常用来煲汤或泡茶。 6. 天台寺:位于浙江天台山的寺庙,此处描绘的是诗人未来的归隐生活场景。 7. 芒鞋:用芒草制成的鞋子,常见于古代的隐士和僧人。 8. 古苔:古老的青苔,常常在古老的寺庙或者深山中出现,代表一种悠远的历史感和静谧的氛围。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田园诗。诗人以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山中景色和生活场景,展现了超脱世俗的隐逸之志。“浮利浮名挽不来”表达出作者对名利的不屑一顾,宁愿舍弃世间纷扰,回归故土过田园生活。“故山归去恰春回”则表达了诗人顺应自然、适时而动的思想。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借描写采摘马兰、种植枸杞、庭树留鸟、洞门野云等景致,勾勒出一个宁静、祥和的山居画面。最后一句“明年我亦天台寺,相伴芒鞋蹋古苔”,更流露出诗人对未来同样隐居生活的期许。整首诗以其自然的诗意以及其寓意深刻的哲理,体现出诗人超脱尘世的情怀以及对恬淡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刘允叔主簿归山中》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朝末年,具体年份已不可考。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困境之中,北方的金国不断侵扰,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也日益激化。在这种背景下,许多知识分子选择了隐居山林,寻求心灵的宁静。 诗人高翥也是其中之一。他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颇有些波折,曾一度在朝廷为官,但由于对现实的失望和对自由的渴望,最终选择辞官归隐。他在诗中写道:“几年奔走宦游中,何日归来枕麴蓬?”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在同一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如靖康之耻、南宋的建立等。这些事件都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诗人的创作风格。诗人通过对刘允叔主簿归山这件事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乱离散的不满和对和平宁静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友情、故乡的深深眷恋。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